北京大学网络舆论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京大学网络舆论课件

网络舆论 北京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 主要内容 什么是公共舆论? 网络舆论 网络舆论形成的基础 网络舆论的影响 网络舆论存在的问题 媒介素养 讨论 什么是公共舆论? 公共舆论(Public opinion):广义上指民众发表的议论或意见;狭义上指关于政治和一般公共事务的议论 1744年左右,卢梭最早提出 没有统一的定义 个人意见的简单集合? 政治精英的意见? 经过讨论和辩论后得出的共识? 现代共公舆论的测量:个人意见的简单集合(调查公司的通常做法) Gallup 影响公共舆论的因素 大众媒体 意识形态 政治知识 隶属党派 教育背景 经济收入 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民族、种族、宗教信仰、地域) 。。。 网络舆论 网民通过投稿、发帖子等各种方式在网络信息上传播的议论或意见 表现形式 网络评论专栏 网络即时评论或跟帖 网络论坛言论 博客 帖吧 在线调查 。。。 网络评论专栏 网民在网上发表的评论文章,有一定的长度,能独立成篇,类似报纸的言论专栏。主要是网民通过浏览网络信息上所报道的重要新闻事件,或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就事说理,提出一些看法 。 人民网的新闻评论性专栏——“人民时评” ;新华网的《发展论坛》和“焦点网谈”,千龙网的《京华论坛》和“千龙评论” 。 网络即时评论或跟帖 网民在浏览新闻时对某条感兴趣的新闻迅速作出回应,长短不限,一两句者见多,这种形式是报纸上没有的。 读者在即时评论中能自由、方便地发表言论,突出网络传播互动特点。 新闻跟贴具有强大的舆论动员力 网络论坛言论 网民围绕网络编辑已推出的话题各抒己见,讨论交锋,发布网络评论文章。 “主贴”和“跟帖” “主贴”一般是某个网民提供某一事件内容,或者对某一个问题发表看法和观点。其他网民通过“跟帖”对“主贴”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补充“主贴”的内容。 通过二者之间的互动传播,一个话题在论坛上获得大量的关注,信息不断扩散增加,从而形成各种网络舆论。 博客 博客是一种个人日志形式的网络信息发布平台。 进入门槛低,信息发布自由度和开放度很高,具有跟帖评论、推荐阅读、RSS订阅等的互动功能。 很多在网络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个人博客转化为网络“意见领袖” 博客文章、观点被人大量引用、转载之后,常会形成强大的网络舆论 帖吧 帖吧从本质上讲跟论坛并无区别,但是跟论坛相比,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创建极为简单,并且对创建主体无严格限制 主题比论坛更为具体集中,帖吧通常是根据某一主题来命名,所有的讨论也是在同一个主题下 更为个性化 在线调查 网站选择的民意测验选题往往是热点新闻或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而调查结果(赞成、反对、持其他态度者的比例等等)可使读者了解围绕该事件的社会意见分布状态,本身具有一定的新闻性。 在线调查的题目选择、提问设计等,具有明显的舆论引导作用。 网络舆论的形成基础 网络媒体自身的特点 交互性:用户而非受众 开放性:内容和传播主体 匿名性:表达的安全感和自由性 快捷性、跨越时空性 网民的社会心理需要 自我表达 心理宣泄 社会责任(维护正义和社会公正、推进民主/人权发展等) 网络舆论的影响 民意表达的平台- 网络民意 政府监督的渠道 民主(法制)发展的推动力量 相关案例: 孙志刚 躲猫猫 钓鱼执法事件 网络舆论中的问题分析 对传统媒体公信力的冲击 公信力是媒体的核心价值,是媒体品牌建立、受众忠诚度、以及媒体竞争力的基础。 网络舆论中非理性的声音对于理性声音的冲击。 对政府舆论导向的冲击 对政府主办的新闻网站的舆论导向有所冲击 网络舆论多元化对单一的舆论导向有所冲击 传统的舆论导向模式在网络上开始失效 网络舆论中的问题分析 发现真正有价值的信息难度增加 网络上的海量信息、鱼龙混杂 ,获取信息的成本增加 “把关人”的缺位和匿名传播,垃圾言论层出不穷 舆论控制的难度增加 各个利益群体可以操纵网络舆论达到其目的 网络谣言,影响受众对社会的准确认知 网络暴力 对个人隐私的侵犯 网络舆论表达突破了界限,造成了对他人人格权的伤害 对个人言论自由权利的侵犯 网络舆论常引发政治、法律事件 台湾驻多伦多办事处的新闻组负责人郭冠英发表博客文章,遭撤职 网络谣言—剧毒花生 网络虚假言论的流传 山东省剧毒花生案例 - 焦点访谈(2008年11月4日) 新闻链接:2008年9月13日,百度贴吧费县吧中出现一则传闻称:“比三鹿牛奶更恐怖的是费县许家崖镇的剧毒花生,费县许家崖搞拆迁的老姜摔花生后十指溃烂,生不如死,挂了一星期吊瓶。另传闻:一家四口,刨花生时吃了些,结果全部中毒而死。” 网络谣言的危害性 为什么产生谣言? 恶性商业竞争。“绿鹰”花生用农药有剧毒? 四位犯罪嫌疑人被依法逮捕:无聊,胡编乱造 如何规范网络言论? 网络暴力 没有明确的法律定义,可以泛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