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实意的多友学术盛宴.pdf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真情实意的多友学术盛宴

真情实意的多友学术盛宴 邓绍根 三月下扬州,心中不由想起南朝梁丘迟诗句:“暮春三月,江南 草长,杂花生树,羣莺乱飞。”但是这次我参加多友论坛,让我记忆 更深刻的是独具匠心的论坛安排和与会多友们为了学术而唇枪舌战, 有火花,有情谊,有同中求异,有异中求同,更有对李老师对 “多闻 雅集”更深刻的情感体悟,当然也有自己的小紧张。 这次会议,从筹备开始,李老师和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 多友就很用心。今年年初,我就接到朱丽丽老师通知说李老师指定我 作为Panel“新闻史研究新视野”的报告人,让我受宠若惊。我当时 正在写《跨语际旅行:记者一词在中国演变历史的再考察》,所以欣 然答应。但春节期间自己都忘了这一事情,恰好丽丽老师来信转达李 老师建议说:希望每位报告人可以拿出一片文章来分析:为何选这个 题、如何从模糊的兴趣具体化,如何构思、遇到什么困难,如何调整、 修正或克服,最好不要泛泛而谈。当时自己差点将拙文投给另一个会 议,幸好丽丽老师提醒啊! 4月1 日开会报道时,拿到会议手册,立即被清新亮丽的多友论 坛Logo吸引,江南范,文艺小清新,太美了!后来听说是高山冰设 计的,原来这次会议不仅是南大多友参与会务,而且南师大等高校多 友都参加,足见南京多友的团结和盛情!在展开手册内容,更是吃惊! 没有开幕式,没有嘉宾致辞,仅有论坛安排介绍,废除了平素会议的 繁冗缛节、虚张客套,直奔论坛主题。当时我只关注Panel“新闻史 研究新视野”安排,毕竟有点小紧张!看到上午分上下,上半场四个 人报告,我是第二个报告人;下半场七人对话和点评。当时心中还想 只要上半场报告好就行。但第二天实际的情形,却让自己手中出汗紧 张不已! 4 月2 日,多友论坛开始,确实没有了开幕式,更没有会场的鲜 花,虽然外面飘着雨,但是会场火爆的程度还是超出了我的想象。南 大浓厚的学术氛围名不虚传啊!论坛环节设计独具匠心。红军和李老 师简短开场白后,报告人开始汇报。第一个报告人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院长张生教授报告之际,我开始紧张了。因为一早做的PPT根本不能 讲了,自己忘了不能讲递交的论文内容,只能讲自己选题、构思、写 作、修改的历程。所以,利用他报告的20分钟,自己赶紧调整思路。 当别人讲的时候,还认为20分钟很长,但当自己第二个上台时汇报 时,却觉得时间很快。辛亏自己递交了会议论文的全文,大家不明白 之处可以看论文,所以自己对论文内容蜻蜓点水,更多地谈自己如何 走上新名词-关键词研究之路,自己在紧张中按照选题、构思、写作、 修改度过了20分钟。等唐小兵和宪阁报告完,进入合影和茶歇,自 己真以为轻松了,但没想到下半场的对话环节却让我更加紧张。原来 这一环节的设计,不是他们七个人的对话,而是他们七个人对我们四 个报告人的点评和对话。他们由多友沈荟、王晓梅、何晶、刘鹏、骆 正林、张宁、向芬等七人组成强大阵容,对我们点评发问。我当时对 每个人对我的提问都做了笔记。张宁首先发问,你们的研究“需要回 答一个什么问题”,“历史演变的动因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 王晓梅提出“做历史研究的目的是什么?怎样做历史研究?史料线索 怎么办?”向芬问“如何看待记者一词在中西对接中翻译错位?”刘 鹏在表示《新闻记者》要成为多友之刊后问我,“记者”称呼的变化, “记者职业地位、荣誉的变化?”骆正林质疑两个小问题,“五四时 期记者是否成为光鲜靓丽的职业?” “1942年,记者一词是否深入 人心?”何晶对话中没有对我提问。沈荟则指出记者一词目前叙述“动 少静多”,它在中外激荡碰撞中应当是丰富多彩的,有张力的,如何 看待?我很担心答不上来,故作轻松,笑容可掬,却被王蕾点名第一 个回应。我虽然争取尽力一个一个回答,但也发现有些是认识偏差和 学科视阈的问题。有些不是问题的问题,他们看来就是一个问题,深 深地感到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此时的观念的差异。幸好限时五分钟, 很快回应结束。虽然很紧张,但从内心深处非常真诚地感谢七位多友。 他们无私奉献自己的智慧,他们提出的问题是自己没有想到的,有些 事自己没有想过的,对自己的研究又增添了新的角度和视野。特别李 老师最后的总结给予我的研究建议:借鉴媒介社会学,从职业社会学、 专业社会学、组织社会学等角度,加强纵比和横比,开拓研究新思路 和新问题。让我扒开云雾见青天!为今后自己的新名词-关键词研究 多了想象的翅膀! 孔子在 《论语•季氏》说:“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益矣;”教导我们对自己有帮助的朋友,是那些正直、诚实、广见博

文档评论(0)

zhuw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