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潜的数学人生.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大潜的数学人生

李大潜的数学人生 ■方正怡 文/图 2009-02-11 来源:中华读书报 [字号:大中小]李大潜  数学家。1937年11月10日生于江苏南通。195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并留校任教。1980年任教授。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先后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7)、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05)、欧洲科学院院士(2007)和葡萄牙科学院外籍院士(2008)。长期从事偏微分方程理论及应用研究,取得了多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其中对一般形式的二自变数拟线性双曲型方程组的自由边界问题和间断解的系统研究,以及对非线性波动方程经典解的整体存在性及生命跨度的完整结果均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曾任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和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等职。现任中法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联合会(ICIAM)执行委员、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数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高等学校数学研究与高等人才培养中心主任、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理事长、上海市科协副主席、第八至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数学年刊》主编、14种国际数学杂志编委等。已在国内外重要数学杂志上发表论文200余篇,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上海市科技功臣奖和我国数学界最高奖——华罗庚奖,2008年被法国政府授予法国荣誉勋位骑士勋章。  12月的寒冬,上海马路两旁的法国梧桐叶子全掉了,可是复旦大学光华楼前广袤的草坪依然碧绿如茵。在一片金色的阳光下,只见一位充满学者风度的长者骑着一辆老式自行车沿着静谧的望道路向光华楼而来,他就是刚从国外访问归来的李大潜先生。  我们采访的话题自然从他的成才道路说起。传承发展 天道酬勤  1937年11月10日,李大潜出生于江苏南通。其时抗战伊始,烽火连天。襁褓中的李大潜被父母抱着逃难到上海,暂住法租界的巴黎新村。两岁起,他就跟着母亲读书习字。4岁重返故里时,顺利入读于当地的小学。由于发蒙早,又先天聪慧,李大潜的知识基础自然比同龄孩子扎实,9岁时便跳级升入南通商益中学(现启秀中学);三年后又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考入当地最负盛名的南通中学,且连连得到名师的点拨,因此在中学阶段他对数学的钻研劲头已经不小了。  然而,李大潜的中学生活也碰到了至今令他难忘的事件:刚入中学的第一次算术测验给了他一次“下马威”。  “我自小好强争胜,测验时也逞能地抢交头卷。那次测验我故态复萌,题目来了以后,也没有仔细想清楚,抢着第一个交卷。由于对题目理解不深入,又不仔细检查,结果只得了18分。当时教我算术的老师非常严格,规定60分及格,决不迁就,你达不到60分,少一分打一记手心,我才18分该打多少记手心呵,而且用的是戒尺。旧教育制度下的严师是一点也不会马虎的。我那时是跳级升入初中,从来没有经历过这种阵势,当然就嚎啕大哭了。”这下,又引起还在读小学六年级的一些老同学的冷嘲热讽:“李大潜,中学生,算术考了18分!”  好强的心灵被“18分事件”深深刺痛,在日后人生的道路上他一直警策着自己:凡事不能粗枝大叶,更不能急于求成,而应细致沉潜,一丝不苟。“18分说明我并不是一位天生的数学家,我之所以能在数学上取得一些成绩,只不过我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有幸得恩师栽培,自己又肯为数学付出较多努力而已。”这里所说的兴趣,很大程度是得益于青少年时代的李大潜没有一味埋首于课堂上的教材,而是读了大量“闲书”,助他打开了视野,诸如当时能读到的苏联科普作家别莱利曼编写的《趣味几何学》、《趣味代数学》等科普读物。李大潜至今清晰地记得,这些书里面引用了马克·吐温、儒勒·凡尔纳等名家小说动人的片断,这给喜爱文学的少年李大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些科普读物里,数学案例来自现实生活,觉得非常生动。比如,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如何测出当地的经纬度;再比如,河对面有一棵树,不过河,怎么测出树的高度,这些都是数学问题。我觉得数学特别活,使我产生兴趣,令我着迷……”  1953年,才15岁的李大潜考入了复旦大学数学系,成为那一届学生中年龄最小的一个,用现在的话来说就叫“少年大学生”。李大潜的父亲当年送给儿子的礼物是一个自制的竹子笔筒,上面亲手写下了“自强不息”四个大字。李大潜接过笔筒,也将此赠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奏响了人生道路的主旋律:在往后的岁月里,要不断地传承,更要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创新;要自强必须勤奋,天道酬勤是恒理;“不息”是时间尺度,“自强”是空间画卷……李大潜深有感慨地说:“进了复旦后,我有幸遇到恩师苏步青和谷超豪等老一辈数学名家,是他们栽培和提携了我,他们也一直对我说,做学问贵在坚持。”这同父亲“自强不息”的教诲完全谐和。李大潜在复旦得到了扎实的数学训练和数学文化的熏陶,在本科阶段就参加了苏步青、谷超豪组织的微分几何讨论班并受到两位先生的赏识,以后更成就了数学界“苏门三代”的佳话。  如果对复旦

文档评论(0)

xjj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