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钢筋混凝土读书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等钢筋混凝土读书报告

高等钢筋混凝土读书报告 (王小萌 SQ09018146003) 高等钢筋混凝土这门课程,它所讲述的就钢筋与混凝土。通过对这课程的学习我了解到钢筋和混凝土材料特点,性能,变形和破坏机理以及为什么只有钢筋和混凝土结合在一起使用才能发挥他们最佳作用。本门课程是在本学习的基础上的一个提高。本人认为这课程中与以前本科学习最大的不同在于其第四章多轴强度和本构关系,其他章节与本科教学基本相同,不同的只是在某些方面加以补充以及比本科教学有更详细的论述。本人在此不再论述,将详细论述多轴强度和本构关系,特别是本构关系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值得去研究。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承受单一的单轴压和拉应力状态构件极少,一般的构件都是处于二维或三维应力状态.因此在设计这些构件时,如果我还是采用混凝土的单轴抗压和抗拉强度的话,那么必然过低地给出二轴和三轴抗压强度,浪费材料,过高地估计多轴拉-压应力状态下强度,埋下安全隐患,显然都不合理。人们早在20世纪初就开始进行多轴受压应力实验,但由于结构工程中应用不急迫和实验技术水平的限制,混凝土多轴性能的研究几乎停带.到了20世纪60年代,由于一些国家大力发展核电站,推动了混凝土多轴性能的研究,特别是由于电子计算机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以及有限元分析方法的渐趋成熟,为准确地分析复杂结构创建了强有力的理论和运算手段,促使寻求和研究合理,准确的混凝土破坏准则和本构关系.同时,电子测量和控制技术的进步,为建造复杂的混凝土实验设备和改进测量技术提供了条件.到了70年代出现了研究高潮,很多国家的学者展开了对混凝土多轴性能的大量的系统性的试验和理论研究,取得的成果以融入相关规范,70年代末我国学者在该领域也进行了相关试验和研究,并取相应的成果。关于多轴强度的特点及规律在课件中有详细论述在此不在多提,下面就多轴应力计算方法和本构关系及未来展望谈下本人看法。 多轴应力应变计算方法 1. 1  应力应变分析 在阐述此应力计算方法之前,先分析缺口构件在缺口处的应力应变状态,如图1。当构件处于平面应力时, 其应力应变分量不为0的为 。当构件处于平面应变时, 其应力应变分量不为0的有。 一般情况下应力应变分量不为0的有。由于,所以有7 个未知量。 图1  缺口处应力分量 1.2计算公式 1.2.1  Neuber 理论分析方法。 从上边的应力状态分析中可以看出, 当构件处于平面应力状态时(平面应变状态类似) 有四个分量, 即一个应力分量和三个应变分量。为了得到这四个分量,需要四个方程。由Neuber 公式可以提供一个方程, 通过化简可以得到: (1) 式中 e ——完全弹性状态相应物理量的值 N ——用Neuber 法计算相应物理量的值 图2  Neuber 法   此式具有能量意义,从图2 中可以看出,虽然缺口处于塑性状态,但总应变能密度与缺口处于线弹性状态时的总应变能密度相等,即阴影面积与B 点和两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相等。另外三个方程可根据本构关系给出。当构件处于多轴应力状态时, 由上边的分析并考虑到 可知,有三个应力分量和四个应变分量共七个未知参量。本构方程只能提供四个方程,因此还需要三个额外的方程才能得出这七个未知参量。在多轴状态时, 把在单轴状态下的Neuber 公式(1) 推广到多轴应力状态。式(1) 推广到多轴状态下的张量形式如下: (2)。累加。 由于在实际解决问题时, 用主应力应变表示比较方便, 此时应力应变状态用五个未知量即 表示。这样只需要五个方程就可以解出未知的参量。用主应力可以把等式(2) 写成如下形式: (3) 根据本构关系, 并假设, 这里是单轴拉压情况下本构关系中的等效塑性应变表达函数,p 代表塑性状态相应物理量的值。则本构方程可以写成如下三个方程:   其中, v——泊松比 这样为解上述问题还缺一个条件。诸多试验表明,在比例加载情况下, 缺口处最大主应力应变的应变能密度与总应变能密度之比与假设缺口处处于完全线弹性情况时最大主应力应变的应变能密度与总应变能密度之比相等,即 (7) 通过以上各式,应力应变即可求出。 1.2.2 等效应变能密度法理论 图3  等效应变能密度法  此方法最初是在缺口件处于平面应力状态下提出的。其形式如下: (8) 式中上标E 为等效应变能密度法计算相应物理量的值。从图3 中可以看出,虽然缺口处在塑性状态,但其应变能密度与缺口处在弹性状态下的应变能密度相等,即阴影面积与直线OB 和横轴组成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这种方法称为等效应变能密度法(equivalentstrainenergy density method ,简记为ESED 法) 。其他方程的分析方法与上述相同。在平面应力状态,本构方程和公式(8) 联立即可解决,

文档评论(0)

xjj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