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直流电机绕组-2
§1-2 直流电机的电枢绕组 一、电枢绕组的基本知识 电枢绕组是直流电机的一个重要部分,电机中能量的变换就是通过电枢绕组而实现的,直流电机的转子也称为电枢。 电枢绕组的结构对电机基本参数和性能都有影响,因此对电枢绕组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这就是在允许通过规定的电流和产生足够的电动势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节省材料并且要结构简单、运行可靠。 电枢绕组是由结构、形状相同的线圈组成,称之为元件,有单匝、多匝之分,分别如图所示。 绕组线圈(元件)结构 线圈形状示意图 形状? 结构要求? 线圈在槽内安放示意图 不论单匝或多匝线圈,它的两个边分别安放在不同的槽中,如图所示,用来产生感应电动势和电磁转矩,故称为线圈的有效边。而处于槽外部分,仅起连接作用,称为端接部分。线圈的两个端头分别与两个换向片相连,一根称为首端,另一根称为尾端。 槽数用Z表示,元件个数用S表示,换向片个数用K表示。 双层电枢绕组的元件数和换向片数、槽数之间应有如下的关系: S=K=Z 每一个元件有两个边,而每一换向片总是把一个元件的尾端与紧跟的另一个元件的首端焊接在一起,因此,元件数与换向片数相等; 如果电枢铁心每个槽内只安排一个上层边和一个下层边(称为一个单元槽),这样,元件数又与单元槽数相等。由此可知,一台直流电机的元件数S与换向片数K、槽数Z三者相等。 但是此关系不唯一! 极距:相邻两个主磁极中心轴线沿电枢表面之间的距离,用 表示。 τ= 思考:一个元件两个边的跨度如何规定? 绕组画法和节距 电枢绕组大多做成双层绕组,将线圈的一个有效边放在槽的上层,称做上层边(画成实线);另一个有效边放在有一定距离的另一槽的下层,称做下层边(画成虚线),如图所示。 叠绕组:指串联的两个元件,前一个元件的两端连在相邻的换向片上,后一个元件的首端紧叠在前一个元件尾端部分连接起来,整个绕组成折叠式前进。 波绕组:指串联的两个元件,每个元件的对应边处在同性磁极的下方,相隔约为一对极距,成波浪式的前进。 ① ② ① ② 合成节距 :连接同一换向片上的两个元件对应边之间的距离。 第二节距 :连至同一换向片上的两个元件中第一个元件的下层边与第二个元件的上层边间的距离。 单叠绕组 单波绕组 换向器节距 :同一元件首末端连接的两个换向片之间的距离。 第一节距 :一个元件的两个有效边在电枢表面跨过的距离,所以又称线圈的跨距。 第一节矩y1: 第一节矩的大小通常用所跨的虚槽数来计算。因为元件边置放在槽内,所以y1必定是一个整数。 为了使一个元件得到较大的感应电动势和电磁转矩,y1最好等于或者接近于一个极矩,当第一节矩恰好等于一个极矩,称为整矩绕组,当第一节矩比极矩短,称为短距绕组,当第一节矩比极矩长,称为长距绕组。因为短矩绕组有利于换向,对于叠绕组尚能节省部分端接部用铜,故常被采用。 y1 =τ为整距绕组 ( ε=0 ) y1 <τ为短距绕组 ( ε为负 ) y1 >τ为长距绕组 ( ε为正 ) 二、单叠绕组 单叠绕组的特点是相邻元件(线圈)相互叠压,槽数z、元件数s、换向片数k三者相等,合成节距与换向节距均为1,即: 。 第一节距 单叠绕组的展开图是把放在铁心槽里、构成绕组的所有元件取出来画在一张图里,展示元件相互间的电气连接关系及主磁极、换向片、电刷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二、 单迭绕组 设 2p=4,S=K=Z=16,单迭右行绕组。 (1)计算极距和节距 采用整距绕组,因为是单迭右行,故 所以 (2)发电机的单迭绕组展开图所示。 绕组元件的连接顺序 单迭绕组元件串联顺序 单叠绕组中主磁极的位置及电刷的位置如何放置? 根据单叠绕组的展开图可以得到绕组的并联支路电路图: 单叠绕组的的特点: 1)同一主磁极下的所有元件串联成一条支路,因此支路对数a与主磁极对数p相等。 2)电刷个数等于主磁极个数,且电刷位置在主磁极中心轴线对准的两个换向片上,两个正负电刷间的电动势等于并联支路电动势。 3)对外输出的总电枢电流等于所有支路电流之和。 Ia=2a·ia 单叠绕组的电路图和并联支路对数? 三、单波绕组 单波绕组的特点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08年第05章-变压器.ppt
- 08程儿山隧道进口帷幕注浆施工作业指导书.doc
- 08·项目八—ATC系统概述.ppt
- 08款奥迪A4动态转向系统.ppt
- 08-侧抽芯机构.ppt
- 08章信息系统的管理.pptx
- 08第七章 泵与风机的选型.ppt
- 08污染防治.ppt
- 08版精确制导武器.ppt
- 08材料力学基础.ppt
- 小学科学:ESP8266智能插座电路原理与动手实践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金融开放浪潮下我国多层次监管体系构建与创新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区域教育质量监测中人工智能应用的数据质量分析与优化策略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金融科技监管中的数据治理与合规性要求》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3D打印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多材料制造与复合材料应用》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绿色金融发展中的政府职能与市场机制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植物工厂多层立体栽培光环境调控技术对植物生长发育节律的调控机制探讨》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销售团队年度业绩总结.docx
- 银行风险管理与金融危机防范.docx
- 银行网络攻击预警与快速响应机制.docx
最近下载
- 2025年江西管理职业学院教师招聘考试笔试备考题库.docx VIP
- 2024中国中信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党委组织部)社会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高考英语完型填空汇总.doc VIP
- 合作经营合同(2020).docx VIP
- 关节活动度测定ppt课件.pptx VIP
- 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计划.doc VIP
- 影视产业概论 教学大纲.docx VIP
- 明星志愿3群星合辑(星光圆舞曲+银色幻想曲)攻略-详细整理版精要.docx
- Q-CR 570-2017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用力矩控制式胶粘型锚栓.docx VIP
- 煤矿机电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