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培训班上的讲话.doc

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培训班上的讲话.doc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培训班上的讲话

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培训班上的讲话 同志们 在今年2月份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中央作出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战略部署。这标志着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进一步完善和充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格局。今天我们举办的这期培训班,就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努力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健康蓬勃开展。刚才,XXX同志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关于社会管理创新的有关知识,下面,我就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跟大家探讨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中央作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这一重大决策的时代背景 中央举办的一年一度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总是研究事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我们可以回顾一下:2005年研讨班主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008年研讨班,主题是学习实践科发展观,2010年研讨班主题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些重大理论成果的推出,对加强各个时期的经济社会建设都发挥了重大指导作用。今年,中央把加强社会管理和创新作为主题,同样具有深层次的历史原因和现实的重大指导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第一,从实践层面看,这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实要求。回顾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发展道路,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有效解决了13亿人民的温饱问题,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用历史的眼光来审视,这条发展道路是正确的,因为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前提。可是,在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社会建设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加强。这样发展的结果,导致经济建设这条腿长,社会建设这条腿短,走路不方便、不协调、不可持续,也为进一步发展留下了巨大的隐患。中央提出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应落实到具体行动上,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甚至做为盲目发展的借口。可以说,当前,我们面临的诸多社会问题,归根结底都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利益分配不均衡造成的。邓小平同志晚年对中国发展道路进行反思后指出:过去我们讲先发展起来,现在看,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一旦解决了基本生存问题之后,必然会提出更高层次的需求。这就决定了我们在走出温饱社会以后,发展思路必须根据新的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具体来说,在发展目标上,要根据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来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在发展内容上,不仅要发展经济,还要根据新阶段社会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发展政治、文化、社会,关注生态环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发展途径上,不仅仅要把“蛋糕”做大,还要把“蛋糕”分好。在新的历史时期,只有满足了这些新的发展要求,社会才能继续健康发展。 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作为上层建筑的范畴,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特别是经济发展的要求。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但社会建设尤其是社会管理模式还跟不上时代发展,不适应新的需要。在指导思想上,重经济轻社会、重生产轻分配、重管理轻服务的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建设不抓不行,社会建设不行再抓。在管理过程中,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源头问题解决不够;基层基础工作比较薄弱,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资源没有形成合力。在治理方式上,习惯于单向管理,公众参与、协调互动不够;社会诉求表达机制运行不畅,社会矛盾调处机制不健全,特别是群众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的渠道不宽。这些问题我在后面还要详细分析。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种种问题和薄弱环节,导致了一系列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产生,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已经到了非抓不可、非认真抓不可的时候了。这既是现实的强烈呼唤,也是中国发展包括河北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二,从国际形势看,这是对一些国家政权更迭悲剧的深刻反思。大家对二十年前的苏联解体应该还记忆犹新。作为国际共产主义大本营的苏联,和号称强大无比、党员达人口十分之一的苏共,竟然在顷刻之间土崩瓦解、分崩离析,教训十分深刻。究其原因,固然是国际、国内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最致命的原因还在于自身,在于对社会建设和解决民生问题的极大忽视。当时的苏联,与美国开展军备竞赛,将财力、物力和人力主要集中到军事工业和与其直接相关的重工业上,制造出2万多枚核弹头和大量战略武器,却忽视了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轻工业产品和农产品的开发。结果到20世纪80年代,苏联在军事力量上达到可与美国抗衡的程度,但国内日用品供应却极度匮乏,民生问题非常严重,甚至出现“坐着飞机买面包”的笑话,最终失掉了人民对执政当局的信任和支持。之后,东欧剧变、 “颜色革命”等一系列事件的祸根乱源也在于此。现在,历史再度重演。政局一直比较稳定的突尼斯、埃及、利比亚、叙利亚、巴林等一些中东、北非国家纷纷出现政治危机,西方叫作“莱莉花革命”。一些执政三四十年的政权纷纷倒台,这一连串事件让人触目惊心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