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23日占领南京,随后解放军向西南等地进军,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2月9日昆明和平解放。然而在滇中地区,地霸武装和国民党军队残部仍然十分猖獗。1950年3月,原西南服务团云南支队第五大队部分干部38人,与楚雄地方干部会师后,立即组成11个工作组,在坝区进行征收1949年公粮的工作。当时,云南和平解放不久,国民党潜伏下来的匪特与反动地霸暗中勾结,策动暴乱,阶级斗争极其尖锐复杂。5月初,原楚雄坝区永华、西美、东云、西云乡和哨区7个乡相继发生反革命武装暴乱。在这场殊死的斗争中,陈海、王金英、李崇周、魏涌、王学成、李瑞庭、徐柏林、杜思禹、李凝、吴锡达、朱怀宽、李定国等为保护新生的人民政权壮烈牺牲,面对土匪吊打、口中灌沸水、塞粗糠、挖割躯体、活埋等灭绝人性的暴行,大义凛然,从容就义,与国民党匪特和地霸武装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用生命为楚雄人民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诗篇。长眠于此的五位烈士是英雄的代表,他们为了饱受剥削、压迫的东华贫苦大众过上幸福生活,抛头颅、洒热血,以下是五位烈士的英勇事迹。
吴锡达(1929--1950年)原名吴润苍,安徽款县洋渡区定潭乡中华村里河坑人。1942年昌溪小学高小毕业。1943年考入安徽省立徽州初级农业职业学校园艺科,毕业后因家境贫寒无力继续升学,于1945年应聘到该县洪琴乡完小任教。他刻苦自学,爱好文学、书法。他的家乡位于赣浙皖三省接壤处,抗日时期新四军十分活跃,吴锡达深受革命思想的熏陶。他经常向群众宣讲:“我国是一个农业国,为什么农业落后,农民贫困,不是我们八字不好,而是因为国民党敲诈勒索,抓兵派款”。1949年4月家乡解放,5月他报考皖南革命干部学校,9月响应组织号召参加西南服务团。其父母听说儿子千里迢迢要去异乡,难舍难分。临别时,父亲给他几枚银元,但他已立志投身革命大家庭,甘愿为革命吃苦耐劳,因此仍将钱交还给父亲。
在南京会师时,吴锡达被编入云南支队第五大队第一中队。在艰苦的行军中,他负责编写中队活动墙报《学习园地》,常常废寝忘食。
1950年3月来到楚雄县工作后,第一项任务是和另外两位战友,根据县委意见编写宣传材料,用墙报、黑板报和口头演唱形式,广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征收1949年公粮的有关规定,后参加了永华乡(现东华乡)征粮工作组。
1950年5月4日,吴锡达正在江登邑大庙忙于称粮调运时,匪首李仕安指使大批匪徒混入运粮队伍,趁吴不备,一哄而上,用扁担将他打伤,夺去枪支。吴锡达昏倒在地,流血满面,嚣张的匪徒仍继续行凶,有的把扁担都打断了。吴锡达身负重伤,苏醒后,怒斥土匪罪恶行径。土匪用谷糠和石头塞进他的嘴里,后把他拖出庙门,乱刀遍刺其身,最后掘坑活埋,牺牲时年仅21岁。
杜思禹(1926--1950年)曾名杜思愚,安徽省萧县黄口区杜集乡人。毕业于安徽省当涂师范学校,解放前夕,曾参加学联组织的护校活动和反流亡斗争。解放后经学联介绍,入皖南干部学校芜当分校,在当涂地区搞招生工作,并在芜当分校学习,担任墙报主编。7月随芜当分校并入皖南革命干部学校径县二部八队;9月参加西南服务团,编入云南支队五大队二中队六班。
杜思禹在行军途中仍孜孜不倦地学习,每天都要读报纸,利用休息时间写日记和学习心得,积极为墙报写稿件,鼓舞群众的斗志,丰富行军生活。他曾把白己比作燎原烈火中的一根柴禾,要让革命之火烧得更旺。他自称是一个“革命迟到者”,“曾名杜思愚是自感天资愚笨,防止不懂装懂”。他在工作上不辞劳苦,在思想上严于律己,宽于待人。部队进入贵州地界,杜思禹被调到中队部搞后勤工作。他起早贪黑地为全中队服务,炊事员生病,他参加做饭,帮炊事员背背包。行军时在后收拾炊具,挑着担子追赶部队。
1950年3月,杜思禹被分配到楚雄县永华乡(现东华乡)征收公粮。5月4日吃过早饭,他由新街去上本东村检查交粮情况。土匪骨干郑兴文伪装成一副可怜的样子,要求允许用柴抵交公粮,待挨近时突然拦腰把杜思禹紧紧抱住。杜思禹奋力搏斗,正欲拔枪时,被暗藏的惯匪从隐蔽处跳出,用镰刀猛劈他的额部,顿时鲜血直流。埋伏在村里的土匪一涌而上,把杜思禹捆绑起来,穷凶极恶地质问为什么要征公粮?杜思禹义正词严地说:“我们征粮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匪众无言以答,乱吼乱叫,用粗糠塞进他的嘴,边打边拖。杜思禹视死如归,走出500米后昏倒。匪徒又继续将他拖了200多米,绑在山箐一棵松树上开枪打死。
杜思禹牺牲后,当地农民群众十分悲愤,当晚将他的尸体就地掩埋,后又三移坟墓,安葬于楚雄县东华乡二程坝。附近学校的学生常到墓前进行悼念活动,传颂他的英雄事迹,立志继承他未竟的事业。
李凝(1924--1950年)安徽省贵池县殷江镇人,初中文化。1949年9月参加西南服务团,编入云南支队第五大队第二中队,后分到楚雄工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