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上海怀旧_与1930年代的左翼文学.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_上海怀旧_与1930年代的左翼文学

[艺术评论] “上海怀旧” 与1930年代的 左翼文学 旷新年 1928年“革命文学”论争和1930年“左联”的成立不仅掀开了中国 现代文学史重要的一页,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 段,而且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事件,产生了一种新的政治文化和文化想象。 上世纪80年代,以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为典范,中国现代文学史 发生了一次重要的“重写”。这次“重写”改变了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记忆和 地图,张爱玲成为了“祖师奶奶”。而曾经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叙述结构中居 左联五烈士:柔石、胡也频、 于主流地位的左翼文学则被“重写”所放逐。 殷夫、李伟森、冯铿 一 “重写文学史”在上世纪90年代迎来了“上海怀旧”的潮流。革命记 忆被消抹,1930年代的上海被讲述成为一个华丽的全球化故事。怀旧情绪 的生产和再生产有赖于新的文化力量和新的文化记忆机制的存在。怀旧包含 着重建与过去的对话关系的企图。上海装载着现代中国的发生器。“上海怀 旧”不是对一座城市的记忆,而是一个民族的现代记忆。“上海怀旧”和1990 年代“告别革命”、现代化意识形态以及资本主义全球化战略有着密切关系。 上海空间的重组必须置于“冷战”结束后新的全球化浪潮和世界格局剧烈重 构的过程之中来加以理解。苏联解体和社会主义叙事的崩溃、冷战结束、“历 史终结”、新的激进的全球化浪潮兴起等等都导致意识形态转型和时空转换。 1990年,以上海为龙头,中国加速融入全球化。在资本主义全球化的背景 下,一条通往1930年代的记忆走廊被打开了。 22 NO.5 of 2010 [特别策划] 在 《上海的世界主义》一文中,李欧梵将1930年代的上海描绘为 “一个世界主义城市”。在 《上海摩登》一书中,他感叹上海这种殖民地 的繁荣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而“如花凋零”。他怀着浓重的乡愁,重新描 绘20世纪30-40年代上海那个“LIGHT,HEAT,POWER的世界”。 “重写文学史”不仅导致左翼文学的边缘化和颠覆,而且最终导致与左翼 文学运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鲁迅文学史地位的颠覆。 “上海摩登”是一个“全球化”的文学(文化)叙事。1990年代的 “上海记忆”显然经过了删减。上海老诗人赵丽宏在《在我的书房怀想上 海》中写道:“我住在最热闹的淮海路,一个世纪前,这里是上海的法租 界,是国中之国,城中之城。中国人的尴尬和耻辱,和那段历史联系在 一起。”一墙之隔便是孙中山写作《建国方略》的地方。陈独秀的故居也 近在咫尺,他在这里编辑了 《新青年》杂志。同一街区是京剧大师梅兰 芳隐居的地方,抗战八年,他蓄须明志,拒绝在日军占领下演出。不远 处是著名的繁华之地大世界,当年日本占领上海后武装游行,一位名叫 杨剑萍的中国青年,高喊着“中国万岁”,从大世界楼顶跳下,以身殉国, 他是大世界的霓虹灯修理工。诗人提问:“如今的上海人,有谁还记得

文档评论(0)

jyf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