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形势视角下贵州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和策略探究
新形势视角下贵州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和策略探究 摘要:本文在陈述贵州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转移中存在的问题,挖掘了背后的制约因素,最后提出了破解该问题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贵州;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路径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发展农村经济、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点和难点”,关系到农业综合生产水平的提高、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十二五”时期,贵州正处于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加速期,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贫困差距的关键期和做大经济总量、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期。近年来,贵州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贵州省当前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仍然庞大,据测算,“2010年贵州省农村剩余劳动力为1327.36万人”,占贵州总人口的38.26%,且转移问题也尤为突出。贵州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破解任重而道远。
一、贵州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分析
(一)转移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不断转变,贵州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规模近几年明显扩大。从农村人口数量上看,近几年来,贵州城镇人口比重不断上升。从2008年城镇人口为1“046.79万人占总人口3596万人的29.11%上升到2012年城镇人口1135.22万人占总人口3798万人的29.9%,比2008年增加0.89个百分点,而乡村人口比重则从2008年的70.89%减少到2012年的70.1%,比2008年减少0.79个百分点” 。同时,自2001至2011年,贵州农村从业人员一直在减少,而贵州农村非农业就业人数一直呈上升趋势。2001年,贵州省农村就业人数与非农产业就业人数分别为“1692.33万人和375.68万人” ,而2011年贵州农村就业人数和非农产业就业人数分别为“1194.39和598.41万人”, 农村就业人数比2008年减少29.42个百分点,而非农产业就业人数比2008年增加59.29个百分点。可见,在这4年的时间里非农就业人数就增加222.73万人。
(二)转移速度滞后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的现象由来已久,其转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且还将继续长期存在。贵州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在转移过程中转移速度严重滞后于农业产值份额的下降速度。这种滞后程度的大小用产业结构偏差系数来表示,即E=X1/Y1-1,其中,X1表示第一产业产值构成百分比,Y1为第一产业就业构成百分比。一般情况下,E=0则表明第一产业产值构成与就业构成之间处于均衡状态;当E﹤0表明就业结构相对产业结构的滞后程度,负数越小,表明越滞后。贵州省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下降速度一直慢于产值比重的下降速度。2000-2010年,贵州省的第一产值分别为“271.2、274.41、281.1、298.69、340.35、368.94、382.06、446.38、547.85、554.02、630.33亿元,GDP分别为1029.92、1013.27、1243.43、1426.34、1677.80、1979.06、2270.89、2741.9、3333.4、3893.51、4953.97亿元,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分别为1383.97、1692.33、1698.39、1671.20、1672.29、1670、1633、1634.7、1630、1626.4、1627万人,从业人员为1884.93、2068.01、2106.14、2145、2186、2220、2235、2280、2292.12、2322.46、2355万人,X1分别为26.33%、24.21%、22.61%、20.94%、20.29%、18.64%、16.82%、16.28%、16.44%、14.23%、12.72%,Y1分别为73.42%、81.83%、80.63%、77.9l%、76.5%、75.23%、73.06%、71.7%、71.11%、70.03%、69.09%”,产业结构偏差系数E分别为-0.6414、-0.7041、-O.7197、-0.7312、-O.7348、-0.7522、-0.7697、-O.7729、-0.7688、-0.7968、-0.8159。从以上数据可知,农业的结构偏差系数一直是一个负数,这表明贵州省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速度与产业产值相比一直滞后,而且近年来,这种滞后的情况还有加大的趋势。
(三)劳务输出人员增加,但组织化程度低
贵州是个劳务输出大省,30多年来,输出的劳务人员有所增加,除少量是通过政府部门有序输出和定点劳务扶贫外,多数是经过短暂的培训后利用亲带亲、邻带邻的关系自发转移,组织化程度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