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立补习班--程劲传播理论上课讲义大众文化与媒介壹大众
第六章 大眾文化與媒介
壹、大眾社會(Mass society)
一、大眾社會興起的原因 (工業革命後)
(一)公民權的擴充:少數的精英將過去的參政權下放到社會中。
(二)市場經濟所產生的效果:平頭、同質的特質(大眾社會的興起)
(三)報業的發達:使普通人的意見逐漸被聽見且受到重視。(言論自由的開放)
二、大眾社會的特質:Deflure從社會結構中去歸納,其特質如下:
(一)工業化的大量生產方式而產生:大量複製,產品規格化
(二)同質性極高的一群人:背景是異質,但使用及消費的文化產品卻相同
(三)物質與服務的大量生產
三、大眾社會理論的主旨
(一)有機社區的衰微:精英主義的觀點
(二)大眾文化的興起
(三)大眾人的社會原子化:每個人都相同,容易造成精英的操弄
四、大眾社會的到來所造成的問題
(一)商品標準化及大量生產,對精緻文化所造成得威脅
(二)政治民主亦造成非理性的力量,即是所謂群眾的心理
(三)群眾原子化的結果,使之易受精英操縱(容易引起極權主義)
五、大眾理論的核心論題
自由主義的緊張
大眾文化威脅精緻文化
大眾道德脫序
極權主義VS大眾主義
大眾文化VS民俗文化
貳、大眾文化(mass culture)與社會
一、定義:藉由大眾媒介所呈現的一切文化產品內容及資訊,均稱為大眾文化,或亦稱為流行文化、通俗文化,除此之外,在閱聽人生活週遭的領域亦包含著大眾文化,諸如:棒球賽、時尚衣服、民俗等均可納入大眾文化的領域。
(一)Rosenberg White對大眾文化的看法
1.將大眾媒介所傳送的內容稱之為mass culture。
2.一切的過程、內容均受到標準化的控制。
3.對大眾文化帶輕蔑的看法。
(二)Wilensky指出大眾文化是經由大量複製精英文化中的美學、文學,而大量系統化生產的商品。
(三)Bauman指出大眾文化興起的主因:
1.市場機制的產生:自由貿易,自由競爭
2.大規組織應因工業化而生
3.新科技較容易獲得:新傳播科技的快速發達
(四)為何傳播內容會走向大眾化之相關理論(鄭瑞城)
1.社會結構論:社會階層的結構中,大部分是以中下結構為主,而非所謂的精英,因此,為迎合這些大多數人的品味,是故大眾傳播媒介內容會走向大眾化。
2.組織經濟論:媒介組織為私人擁有,其目的在賺錢,是故為了維護最大的經濟利益,自需迎合眾人的口味。
3.霸權論:大眾媒介為了維護社會的既得利益,故以低俗的品味文化來宰制人心。
△Hirsh:高級文化依賴生產結構,大眾文化依賴發行結構
△Gens:認為高及文化是創造者導向,而大眾文化是使用者導向
二、大眾文化產生的原因
(一)中產階級的興起:由過去勞動階層,中下階層轉變而來
(二)工業化的產生
(三)大眾傳播媒介的快速發展:報業的發達
(四)大量生產、大量消費
(五)產品生產過程的規格化
商品化 標準化 系統化 大量生產 產品品質低落
三、大眾文化的特色
(一)生產者與消費者分離:大量生產,消費者無意識消費
(二)討好大眾的「平均品味」,內容傾向規格化、非個性化
(三)排斥精緻文化,傾向煽腥色。
(四)改變各種文化,變成屬於自己的大眾文化。
(五)文化生產的自主權,抄自於大眾口味
(六)追求大眾認同與排斥
(七)過度傳播使人與人、人與自己產生隔閡
(八)提供許多符號真實,使其逃離社會真實
四、大眾文化的正功能及負功能
(一)正功能
1.文化普遍性:使過去的精緻文化轉換成社會各階層的人所接受,不像以往受精英所壟斷。
2.文化接近性:使大眾接近文化精英的產品
3.閱聽眾的知識水準提高
4.大眾傳播媒介的快速發展
5.社會整合:促使社會中的閱聽人,產生共同的文化認同
6.具有社會教育的功能
7.菁英文化與俗民文化間有一個流動機制(大眾文化)
8.高級文化易於滲透,產生共同的文化認同。
(二)負功能
1.取代既有文化:精英文化被取代
2.資本主義營利下的產物:文本內容區於庸俗
3.非創造性下的產物,單向輸給大眾:大量複製,抄襲精英文化
4.同質化:大眾審美標準,文化區向低俗<傷害高級精英文化>
5.社會麻醉劑:大眾對於大眾文化無意識的認同與消費。
6.提供虛擬的世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机械除雪安全生产培训课件.pptx VIP
- 优秀字体设计案例分析.pptx VIP
- 安徽省鼎尖教育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pdf VIP
- 电气主接线基本认知(电气设备运行与检修课件).pptx
- 2025四川广元市利州区选聘社区工作者50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组织除雪安全培训课件.pptx VIP
- 从拼图游戏到人类基因组计划——浅探碎片拼接中有趣的数学规律.pdf VIP
- 2025四川广元市利州区选聘社区工作者50人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课件(共22张PPT).pptx VIP
- 2025四川广元市利州区选聘社区工作者50人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