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国石油价格影响因素研究
增加我国石油产量、进口量能有效平抑我国油价吗?
仰 炬、舒 迷、叶佳颖
1006-1894(2013)00-0000-00
一、前言
石油作为现代工业社会最重要的原料,被称为“黑色的金子”、“工业的血液”,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不可或缺的能源和化工原料,对国民经济发展意义重大。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石油需求量迅速增大。相较我国相对不足的石油产量,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不断提高,国际石油价格的剧烈波动已经严重影响我国石油相关产业,对我国经济造成重大影响。
大量的实证研究和实践已经证明:国际油价和国内油价之间的协整关系且国际油价决定国内油价。(焦建玲,范英,张九天,魏一鸣何毅蒋远营?
传统经济学认为:提高供给(增加产量和进口)满足需求对稳定和平衡价格具有积极意义。由表1我们能看到我国1993-2010年石油产量、进口和出口量统计值。那么,石油产量、进口量和出口量对石油价格各自是什么影响?通过增加产量或增加进口量能有效平抑油价吗?本文试图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揭示我国石油产量、进口量和出口量对石油价格的影响,进而尝试提出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和总体经济增速下降大背景下的能源策略。
表1 中国1993-2010年石油产量、进出口量一览表 (单位:万吨)
时间/指标名称 石油生产量 石油进口量 石油出口量 1993 14,517.40 3,615.70 2,506.50 1994 14,608.20 2,903.30 2,380.20 1995 15,005.00 3,673.30 2,454.50 1996 15,733.40 4,537.00 2,696.00 1997 16,074.10 6,787.00 2,815.20 1998 16,100.00 5,738.70 2,326.50 1999 16,000.00 6,483.30 1,643.50 2000 16,300.00 9,748.49 2,172.14 2001 16,395.90 9,118.20 2,046.70 2002 16,700.00 10,269.30 2,139.20 2003 16,959.98 13,189.61 2,540.84 2004 17,587.32 17,291.32 2,240.58 2005 18,135.29 17,163.15 2,888.08 2006 18,476.60 19,453.00 2,626.20 2007 18,631.80 21,139.40 2,664.30 2008 19,043.96 23,015.45 2,945.65 2009 18,949.00 25,642.39 3,916.64 2010 20,301.40 29,437.22 4,079.00 资料来源:Wind资讯
二、文献综述
国外关于油价波动的研究文献最早可追溯到Hotelling (1930)提出了可耗竭资源模型。这种模型得出的最优价结论是资源价格增长率与贴现值相等及最优开采量结论。沿着Hotelling的研究思路后来的许多文献通过设定石油市场不同结构和参与石油市场的行为主体的不同行为,建立各类理论模型,引进各类相关参数来分析油价波动的原因和未来趋势,如后来的Pindyck(1978),Gately(1983,1984) 等等。现在除了仍有相当多文献采用上述类似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文献采用随机序列的方法进行研究。近年来新的研究方法不断出现,如目前使用较多的经济时间序列方法,包括 Granger(1969)的因果关系方法,Engle Granger(1987)提出的协整理论,Engle(1982)提出的条件异方差模型,以及九十年代兴起的VAR方法及最近出现的分形和混沌的方法等。
目前对于油价波动因素近年来比较有代表性的有:Lynch(2002)通过深入分析世界石油价格波动变化的历史,尝试揭示价格波动水平和波动的深层原因。James D.Hamilton(2008)分析2008年的高油价市场背景中的投机、需求、(提高生产时可能的)时间滞后性或地理限制、OPEC垄断性定价及“稀缺性租金”等因素在石油价格不断上涨过程中的作用,认为:需求价格弹性降低和中国、等新兴工业化经济体对石油的强劲需求引起总需求的增长给石油价格以巨大的上涨动力,同时也进一步引发了国际商品市场上的投机行为。Ana Maria Herrera和Elena Pesavento(2009)研究了经济变化对应的石油价格变化,探讨了货币政策对石油产出、价格、存货、销售等影响。Lutz Kilian 和 Robert J. Vigfusson(2011)运用实证证明石油的产出与石油价格没有线性关系。Kristopher W. Rams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