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资源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利用研究.doc

生活资源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利用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活资源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利用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宁夏石嘴山市第七小课题组? 第一部分:课题研究论证部分?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社会现状背景? “教育回归生活”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基本理念,“把生活作为本源,以生活为本”,这必将引起德育课堂的重新回归。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并力求让学生带着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带着他们主动探索生活的兴趣走向课堂,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促进品德与生活的知行统一。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从儿童的观点看来,学校的最大浪费是由于儿童在学校中不能完全、自由地运用在校外所得的经验;同时,在另一方面又不能把在学校里所学的东西应用于日常生活。这就是学校的那种隔离现象,就是学习和生活隔离开来。”杜威还认为,“必须把学校制度看做是整个大社会生活的部分,”使学校自身“成为一种生活的社会的真正形式,而不是学习功课的场所。”? 《品德与生活》相比于传统《思品》教材最大的变化是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虽然品德与生活课程实施多年,但是品德与生活课程仍存在实施不到位的情况,很多家长还认为,在小学,孩子只要学好语、数、外就行了,其它课程可有可无,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本课程的实施。? (二)学生发展的需要? 小学生对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生活实际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因此,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学生的生活过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 (三)教师改变的需要? 我们的教师,大都是师范专业培养出来的,对专业以外的知识知之不多,知之不深,再加上我们的教师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中摸爬滚打,对于学科教学十分在行,而对于品德与生活功能性认识不足,缺乏对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构成因素的理解与重组技能,缺乏开发课程的意识。? 基于上述思考,并结合对我区前段品德课堂教学改革中有关经验的分析研讨,我们重点研究生活资源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以推动全区小学品德课堂教学改革。? 二、研究的主要问题? 1、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将已有的生活经验于品德知识结合起来,为教学所用。? 2、创设生活化教学情景,丰富学生生活实践经验,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3、充分利用生活资源,形成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策略。? 4、积极地开发和利用生活资源,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突破?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1、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教育思想,指出教学应直接满足社会生活的需要,教学以儿童的自身活动为中心,让学生从“做中学”。? 2、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吸取杜威的思想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生活教育理论,指出“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 3、冯建军的“生活德育论”强调德育与生活是一体的。德育要从生活出发,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起点,关照学生的整体生活;德育要在生活中进行,以生活世界为依托,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直观地面对道德问题,解决道德问题,体验道德生活;德育要回到生活,以生活为目的,引导学生学会过有道德的生活,并创造有道德的可能生活,提升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4、目前,很多小学根据省教研室关于在小学中开展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研究,并结合小学课程《品德与生活》广泛开展了这一课题的研究,从以上研究现状我们可以看出,现在的教学在培养学生品德生活化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如何博采众长、有所创新、优化组合、为我所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二)研究的价值及创新之处? 教育是生活的需要,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将构建“生活化的课堂,走生活化的教学之路”,打破以往“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构建起“生活问题思品化,思品问题生活化”的新模式,使学生在学习内容与生活体验中建立起一种彼此密切的联系,真正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实现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教育,自我反省,从而提高品德与生活课实效。? 四、研究的理论依据? 1、新课程的理论:生活是儿童思想品德形成的主要途径。思想品德在本质上不是形而上的抽象的教条,而是与生活密切相联的生动素材。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情境和事件将使儿童开启思考之门,儿童通过对在生活中所面对的人与事思考将形成好与坏、善与恶、是与非的认识与判断,生活是儿童形成有效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并自觉开展道德行为的一种最好途径。因此,以生活为途径对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仅没有淡化或削弱德育的功能,反而极大地提高了德育的实效性。? 2、生活教育理论: “生活即教育” 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的理论的核心和主体。这个命题,是从生活与教育的

文档评论(0)

y2006214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