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制度发展.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制度发展

中国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 时代 学校教育发展 教育内容 教育目的 夏 1设有“序”这种学校,起初是教射的场所,后来发展成为奴隶主贵族一切公共活动的场所,也是奴隶主贵族教育弟子的场所。 2不仅国都有学校,地方也设有学校。 1统治者重视军事教练 2宗教教育 3人伦道德教育 1要把本阶级的成员及其后代培养成为能射善战的武士。 2要培养奴隶主贵族的武士 商 1对贵族子弟有集中进行教育的场所。 2教育设施比较完备,邻近的诸侯国也送子弟前来游学。 3已建立大学,大学作为祭祀场所之一。 4有“庠”的设置。 5根据不同年龄,提出不同的教育要求,实际划分了教育阶段。 6地方也有学校。 1思想政治教育:极力提倡宗教迷信,把本族的祖先作为至高无上的神,尊神和效祖实际就成为同一回事;把“孝”作为思想教育的中心内容;学习统治经验对未来的统治者是需要的。 2军事教育:射箭是军事教练的重要内容。 3礼乐教育:礼乐教育中,乐教尤显重要,“以乐造士”是殷人教育的特点。 1商代学校由奴隶主国家管理,受教育是奴隶主阶级的特权,其目的是培养尊神重孝勇敢善战的未来统治者。 4书数教育:阅读和书写是教学的要求,读、写两者结合进行,写字要经过长期练习,这是教学方法;在数学上已采用十进位法。 2使贵族子弟能适应自己生活范围内各方面计算的需要。 西周 1家庭教育 1在家庭中,从小就进行基本的生活技能和习惯的教育,按儿童年龄的发展提出不同要求,家庭教育的过程有较明显的计划性。 奴隶主阶级根据维护贵族专政的政治需要来确定的教育目的,是要把贵族子弟培养成为具有贵族政治道德思想和军事技能的未来统治者。 2小学教育 2小学的教育内容就是德、行、艺、仪几方面,实际上是关于奴隶主贵族道德行为准则和社会生活知识技能的基本训练。 3大学教育 3大学的教学,服从于培养统治者的需要,学大艺,履大节。大学的教学,以具有计划性,表现为定时定地进行教学活动。 4乡学 4乡学实行定期的考察和推荐,把贤能者选送司徒,经司徒在择优选送至国学。 5六艺教育 5不论是国学或是乡学,不论是小学或是大学,都是以“六艺”为基本学科,即礼乐,射御,书数。 春秋 1官学衰退 1春秋时代的贵族因存在着以原伯鲁为典型的思想而趋于没落;王权衰落,礼制破坏,一切不能按照旧制度办了;出现了“文化下移”的现象。 1为适应新经济、新政治需要的而兴起 2私学兴起 2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传授各学派的政治观点,道德思想,以至新的知识,技能 3孔丘的教育思想 3孔丘继承三代教育思想遗产、六艺教育传统。诗、书、礼乐的文化素养,私学教育 2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 战国时期 1养士之风盛行 促进私学的大发展;为战国诸子百家争鸣创造了条件。 2百家争鸣 子思、孟轲一派——继承孔丘“仁学”思想,提出充分肯定人的主观作用的教育思想; 荀况一派——提出“礼治”主张,确认封建等级制度的天经地义,并提出“性恶论”; 墨家主张消弭社会等级,强调社会实利,在教育上信奉经验与实践,讲究思维训练,十分重视科学技术知识的价值; 老子主张“无为”、“自然”; 法家主张凭借实力和暴力得到统一,反对德化,主张法治,强化君权。 影响当时社会变革的进行,并对后世人们的思想学术活动产生影响 3私学发展 儒、墨、道、法家四家私学影响最深。 儒家私学——教育理论和实践方面; 墨家私学——传授生产和科学知识,同时带有宗教色彩; 道家私学——教育实践,思想异常活跃,以独特的思维方式去分析社会和文化教育; 法家私学——重“耕战”主张“燔诗书而明法令”。 4稷下学官 集讲学,著述,育才活动为一体并兼有资议作用,容纳百家,学术自由。 初创的目的是为了“招致贤人” 秦 1统一文字 使汉朝走向统一,规范化,定性化过程。 2严禁私学 焚书坑儒 为加强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治的需要 3吏师制度 教育内容仅限于法令 使人成为知法守法,服从统治的顺民。 汉 1各家并存,推重“黄老之学”的汉初文教政策 初汉统治者以道家的“清净无为”作为政治指导思想,在汉初实际流行的是一种改造过的道家学说,称“黄老之学”。以道家思想为核心,融合了先秦各家的学说。 顺应汉初急需恢复发展社会经济和人民渴望从频繁战乱中摆脱出来过安定生活的客观要求。 2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 以“文事武备”的儒家学说为教育内容 将“无为”的政治转变成具有进取精神的政治。 3设置太学,鸿都门学和宫邸学,地方官学,书馆和经馆 太学传授的知识是单一的儒家经典; 鸿都门学打破了儒学独尊的教育传统,以社会生活所需要的诗、赋、书画作为教育内容,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学艺术专门学校; 书馆第一阶段主要进行识字教育,也传授一

文档评论(0)

phltaota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