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正宪老师讲座.ppt

  1.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吴正宪老师讲座

a a a a × a a 2a 4a √ 读懂动态生成的课堂(智慧地读) 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交流 心与心的碰撞 人格与人格的相互影响 生命的对话 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情境—— 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及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产生对新知探究的需要。 选用合适的教学方式—— 注重学生亲历数学化的过程 应采用多种教与学的方式,让学生在独立思考、探究学习、合作交流中学会学数学,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在亲历数学化过程中尝试多种体验,使学生有机会真正经历“数学化”。 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捕捉巧用教学资源 ——预设与生成 课堂教学活动是面对着不同个性的生命体,它又该是充满活力的生成的过程。教学活动正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过程。 精心预设——准确把握教材 全面了解学生 有效开发资源 适时准确评价 关注生成——宽容地接纳生成 理智地认识生成 机智地筛选生成 巧妙地运用生成 本节课在教材单元和整体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教材前后联系是什么? 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确定的依据是什么? 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是什么? 深 二、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有效的教学设计首先取决于课堂教学目标制定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目标制约着课堂教学的进程与发展,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 有效教学目标的确定来自于对教材、学生、课堂的读懂。 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和理解因数和倍 数,发现并掌握寻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的方法,及个数特征,体会一个数的倍数 与因数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经历“活动建构”和“自主探索”的过程, 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体会数学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 的好奇心。 1 2 3 三、确定教学重、难点 是重点的不一定是难点 是难点的不一定是重点 既是难点又是重点 重点是对教材而言 难点是对学生认知而言 1.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意义及相互依存关系。 2.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依托原有认知,操作中建构概念 自主探索尝试,对话中体会方法 反馈巩固,体会数学的美妙与神奇 课堂总结,梳理知识,提升认识 四、教学流程 22 巩固认识,体会相互依存的关系。 解决排队中的问题,操作活动中认识因数和倍数。 依托原有认知,操作中建构概念 澄清原有认识,进一步清晰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以例规例”。 4个班同学参加国庆活动,如果要排成4路 纵队,每队人数相等,进行分班训练,可以怎 样站队呢?(18,20,24,28) 用合适的方式描述你拼摆画图的结果。 3 2 1 20 24 28 4×5=20 4×6=24 4×7=28 20÷4=5 24÷4=6 28÷4=7 20÷5=4 24÷6=4 28÷7=4 18 为什么都不选18人? 4 18是谁的倍数呢?画一画,18人可以怎样站队? 5 试着说一说20、24和28与4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3 1小时为什么是60分,1分为什么是60秒?这和60的因数的个数有关。100比60大,但100的因数只有9个:1、2、4、5、10、20、25、50、100。 再看看60的因数:1、2、 3、4、5、6、10、12、15、20、30、60。一共是12个!用60作进率,给人们的运算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找出220、284的因数,认识相亲数,感 受数与数之间的美妙规律。 找出6、28的因数,介绍完美数,体会人 类对数的探索无止境。 3 2 1 “完美数”之旅 “6” “28” “496” “8126” “8589869056” …… …… …… ……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