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创造的五个同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汉字创造的五个同源

汉字创造的五个同源 陈:您前面谈到汉字是生命的符号,源于生殖崇拜及性 文化,这是一个很大的理论话题,您能否说得更具体一点? 任:汉字源于生殖崇拜及性文化,这是我研究汉字的理 论基础及切入点,具体地说,我认为汉字的起源、创造有五 个同源:即字画同源、字孕同源、字易同源、字医同源、字 俗同源。 一、字画同源,亦曰书画同源。文字之起源晚于语言, 史前之原始社会,未有文字时,古人常以画物取象而表意, 这是世界所有早期文字之共同现象,谓之图画文字或象形文 字。汉字亦源于图画,其独体之“文”,以勾勒法,简单几 笔,粗条线地画出物之象,立象以尽意,一个字即是一个生 命符号,如日、月、山、水、鸟、鱼、牛、羊、虎、鹿等等, 其甲骨文、金文、大小篆,皆象物之形。其后隶、楷则变为 不太象形的象形“文”。比如南、啇、前,大等,在原始岩 画中都可以寻找出由象形到楷体的痕迹。“大”为成年男子 之形,原始岩画则连性器亦画出;“南”,像岩画中之男子双 手平举,双腿分开下蹲而阳器下垂之状,故南、男义通;“啇”、 “前”皆取象于男女交合之象也。 二、字孕同源,孕即男女交合孕生焉。独体之“文”, 或取象于男女之性器,或以取象比喻法而喻男女之性器及其 交合。如“丵”(zhuó)《说文》谓“丛生艸也。”不确。实乃取 象于男阳及其丛生之阴毛,从“丵”之字如鑿、對、樸、業、 叢等,以“丛生艸”无法解释,而若以男阳训之,皆通矣。 鑿亦作,取象于阳入于阴而“鑿”之象也。又如“而”, 《说文》谓“颊毛也。”即男人之胡须,亦不确,实乃女阴 及其阴毛焉,故“需”从雨(喻男之肾及精液),从而,谓女子性成 熟之性需要也。《说文》谓“需,也”,而乃男子之性需 要也,故需、互训。而、需皆可为字根,各有其孳乳字, 如“而”孳乳为胹(煮熟)、耎(稍前大)、(病也)、耐(忍也)、恧(惭 也)等等;“需”之孳乳字有濡、儒、孺、襦、嚅、臑、醹、 擩等一系列字。其中“耎”又有系列孳乳字,如輭(软)、渜(汤 也)、媆(同嫩)、偄(偄弱)等等一系列字。若“而”为“胡须”, 则上述字根及其孳乳字,则无法说解。男女交合而孕子息, 父有子,子又有子,而其根即“祖”,是即家族;而字之根 为“文”,即声旁,形声相益而孳乳寖多,是为字族,字族、 家族二者相通矣。《礼记?郊特性》曰:“万物本乎天,人本 乎祖”,那么字则本乎字根矣。《庄子?天下篇》曰:“《易》 以道阴阳。”阴阳者天地也,男女也,父母也。《易》之卦爻 亦源于生殖与性。《古史辨》第一册载钱玄同《答顾颉刚先 生书》曰:“我以为原始的易卦,是生殖崇拜时代底东西; ‘乾’、‘坤’二卦即是两性底生殖器记号。”周予同《“孝” 与“生殖器崇拜”》曰:“《易》的、就是最显明的生殖 器崇拜时代的符号。表示男性的性器官……,表示女性 的性器官,以两中的空隙显示其意义……。”郭沫若《中 国古代社会研究?〈周易〉时代的社会生活》曰:“八卦的根 柢我们很鲜明地可以看出是古代生殖器崇拜的孑遗。画以 象男根,分而为二以象女阴,所以由此而演出男女、父母、 阴阳、刚柔、天地的观念。”汉字之造即与《易》同源,亦 是生殖崇拜、男女阴阳二器崇拜及其交合与孕育之产物。 《易?系辞下》曰“天地之大德曰生”,《易?系辞上》曰“生 生之谓易”,“一阴一阳之谓道。”故依其意,亦可曰:“生生 之谓字”,“一阴一阳之谓字”,文字之大道曰生,汉字乃生 命之符号矣。以汉字为根的中国文化,一言以蔽之,一曰 “和”,二曰“生”。“和实生物”(《国语?周语》),汉字之造同乎 《易》之和、之生,故破译汉字之秘码亦必依乎此。 四、字医同源。不惟字易同源,医、易亦同源,易、医、 字,三者皆同源,源于生命,源于生殖及性崇拜。易乃生命 之哲理,医乃生命之科学,字乃生命之符号,而汉字又为医、 易之承载。唐?孙思邈曰:“不知易,便不足以言知医”。同 样,不知医,便不足以言知字,反之亦然。中医之藏象学说 以肾为本,汉?华佗《华氏中藏经》曰:“肾者,精神之舍, 性命之根。”明?王肯堂《医统正脉全书》曰:“肾乃生气之 源,为先天生命之基。”明?张介宾《类经?藏象类》曰: “人之初生,先从肾始。”明?汪绮石《理虚元鉴》曰:“肾 之为藏,合水火二气,以为五脏六腑之根。”汉字为生命之 符号,汉字之造,离不开中医以肾为本之藏象学说,离不开 中药之归经与功效。如“焦”,《说文》谓“火所伤也。”历 代释家皆以为然,实则不确。“火所伤”岂非死象,“焦”从 隹、从火,“火”乃右肾命门之火,或三焦命门之火,乃人 体生命之火也,而“隹”为短尾鸟,鸟为阳,以喻男阳,故 合之为“焦”,其本义当为命门肾火焉。此命门之火寄于右 肾,行于三焦,故曰三焦命门之火。人身之百骸,赖此火以 温;脏腑,赖此火以养;九窍,赖此火以充,人非此火则不 能生,故曰

文档评论(0)

feixi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