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背景:一支无形却无处不在的手.docVIP

汉字背景:一支无形却无处不在的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字背景:一支无形却无处不在的手

汉字背景:一支无形却无处不在的手 福建宁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 张传彪 摘 要 :“中国式英语”是怎么产生的? 中国学生的英语错误为什么都带有趋同性? 它们跟学习者的汉字背景有没有关系? 如果说德国哲学家茅特纳的“假如亚里斯多德说的是汉语或达可塔语,他的逻辑和范畴就会是另一个样子”的论断是正确的话,那么,汉字背景对中国人英语认知的影响又有多大呢? 作者仅就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中国式英语”;汉字背景;英汉翻译 Abstract: How does English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develop? Why is it that the errors and mistakes made by Chinese students in English are almost identical? Does the phenomenon have anything to do with the students Chinese background? If what German philosopher Fritz Mauthner said is true that If Aristotle had spoken Chinese or Dakota, his logic and his categories would have been different,then how great an influence does their Chinese background have on Chinese students cognition of English? This paper attempts to probe into these problems. Key words: Chinglish, Chinese background,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引言: 可以肯定,面对大词典中下述词条,读者绝对不会怀疑它们的准确性: △ a high nose(高鼻子);《英语搭配大词典》(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P.1138) △ 社区服务(community service) ;《汉英大辞典》(下卷)(上海交通大学1995年版)(P.2239) △ swearword(诅咒语) ;《英汉大词典》(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年版)(P.1904) 然而,它们居然没有一个是对的[11][12],有的甚至还称得上谬误! 英汉翻译,陷阱无数、防不胜防,这无需赘言;而陷阱隐蔽,察不胜察,恐怕只有过来人才深有体会。特别是有些陷阱,天生就是专陷中国人的,除非你毫无汉字汉语背景。 1. 一个英语玩笑引出的思考 笔者曾突发奇想,跟学生开了这样一个玩笑: △ 请在“good、quite good、most good、very good、fairly good”中,按程度次序排出“最good、次good、第三good……”;另一个则是“He is a bit high.”的汉语意思是什么? 几乎所有同学和老师都认定“most good”最good ;“He is a bit high.”的汉语是“他有点高”。 两个答案全错! 这早已是笔者意料中的事。笔者更感兴趣的是,母语非英语的西方人对这两个题目的答案是不是也一样? 一个偶然的机会,笔者认识了一位来华旅游的19岁意大利青年,他的英语并不好,可他一下子就发现“most good”不对,应该是best。至于He is a bit high,他也不太清楚英语的准确意思是什么,但十分肯定跟“身高”没关系。由于该实验只有一个受试,难以下普遍性结论。但前面一个实验则重复过多次,受试中还包括几十位参加暑期培训的中学英语老师,而答案竟然一模一样!顺便说一下,两位大学的英语教授居然也开不起这个玩笑! 除了上述实验,笔者还特意列出一组语义相同的固定短语动词和单个动词,比如be fearful about和to fear、be thankful to和to thank等等,要求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写一篇英语小作文。结果百分之九十以上学生都倾向于选择和使用单个动词,而不是固定短语。 中学英语老师和学过多年英语的大学生难道不懂得“good—better—best”么? 可是当他们面对most good时为什么会毫不犹豫地认可它、接受它? 中国人学习外语面临的问题和所犯的错误为什么都带有趋同性? 是不是有一支无形的手在悄悄地影响中国人的英语认知? 记得一位语言学家曾说过,一个人不管懂几门外语,也不管他的外语有多么精通,遇到突如其来的恐怖时发出的那声惊叫,必定是用母语。这个结论,对我们探讨的话题有没有启示意义呢? 2. 汉字象

文档评论(0)

feixi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