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太阳》应用物理分组讨论.pptVIP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造太阳 ------不可抵挡的诱惑 我们知道,万物生长靠太阳,人类生存自然也离不开太阳。我们生火煮饭的柴草来自太阳,水力发电来自太阳,汽车里燃烧的汽油来自太阳……实际上,迄今为止,除了核能以外,我们使用的所有能源几乎都来自太阳。太阳像所有的恒星一样进行着热核聚变,无休止地向外辐射着能量。 直到近代物理发现核反应,才真正揭晓了太阳能量来源的奥秘。 太阳能源来自于它直径不到50万千米的核心部分。其核心的温度高达1,500万度,压力极大,有2,500亿个大气压。在这样高温、高压条件下,产生一系列的核聚变反应。在核聚变过程中,太阳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使太阳发光的就是这种能量。太阳已经持续地燃烧了50亿年了,而且它的燃料还可再维持50亿年。 但对于地球上的人们来说,太阳能也有其缺点。分散性、不稳定性、应用成本高和效率低,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太阳能利用的进一步发展。那我们怎样才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呢?其中的办法之一,就是人造一个“太阳”。 众所周知,上世纪人们就已经造出了原子弹、氢弹,并成功建造了裂变核电站——实现了对链式核反应能量的应用。现在的核电站虽然产出比很大,但是能用来产生核裂变的铀235等重金属元素在地球上含量稀少,而且常规裂变反应堆会产生长寿命的放射性较强的核废料,这些因素限制了裂变能的发展。如果能实现对热核反应——像太阳一样清洁、储量巨大的能源的平稳利用,那我们人类的能源就可谓是永不枯竭了。 但是,要真正实现可控制的核聚变并非如想象中的那么容易。 我们知道,所有原子核都带正电,两个原子核要聚到一起,必须克服静电斥力。两个核之间靠得越近,静电产生的斥力就越大,只有当它们之间互相接近的距离达到大约万亿分之三毫米时,核力(强作用力)才会伸出强有力的手,把它们拉到一起,从而放出巨大的能量。要使它们联起手来并不难,难的是既要让它们有拉手的机会又不能让他们过于频繁地拉手。要使它们有机会拉手,就要使粒子间有足够的高速碰撞的机会,这可以增加原子核的密度和运动速度。但增加原子核的密度是有限制的,否则一旦反应加速,自身放出的能量会使反应瞬间爆发。据计算,在维持一定的密度下,粒子的温度要达到1~2亿度才行,这要比太阳上的温度(中心温度1500万度,表面也有6000度)还要高许多。但这样高的温度拿什么容器来装它们呢? 这个问题并没有难倒科学家, 20世纪50年代初,苏联科学家塔姆和萨哈罗夫提出磁约束的概念 。1954年建成了第一个磁约束装置。他将这一形如面包圈的环形容器命名为托卡马克(tokamak)。托卡马克是“磁线圈圆环室”的俄文缩写,又称环流器。 50年来,全世界共建造了上百个托卡马克装置,在改善磁场约束和等离子体加热上下足了功夫。在上世纪70年代,人们对约束磁场研究有了重大进展,通过改变约束磁场的分布和位形,解决了等离子体粒子的侧向漂移问题。 但是,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人们本来设想,有了“面包炉”,只需把氘、氚放入炉内加火烤制,把握好火候,能量就应该流出来。其实不然,人们接着遇到的麻烦是,在加热等离子体的过程中能量耗散严重,温度越高,耗散越大。 理论研究和实验技术上遇到一个又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使独立进行研究的各国开始逐渐认识到,只有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才是加速实现核聚变能利用的可行之路。 美国、欧洲、日本、苏联建造了四个大型托卡马克,即美国1982年在普林斯顿大学建成的托卡马克聚变实验反应堆(TFTR) 1985年,美国总统里根和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一次首脑会议上倡议开展一个核聚变研究的国际合作计划,要求“在核聚变能方面进行最广泛的、切实可行的国际合作”。 2007年反应堆终于在法国南部的卡达拉齐开始动工建造。 即使对ITER的科学研究真的成功了,聚变发电站至少还要30~50年以后才能实现。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看到了人造太阳露出的晨曦。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肯定可以实现聚变反应的平稳利用。到时,我们的世界肯定会因为“人造太阳”而焕然一新! * * * 组员:罗童200910800060 杨丽丹200910800066 李光卿200910800067 那么,太阳如此巨大的能量来自哪里呢?其实早在我国古代,先人就对太阳的天文现象进行了观察和记录,但他们始终没有弄清楚太阳的能量到底源自何处。 质子—质子链反应在太阳或更小的恒星中占有主导的位。 太阳能具有普遍、巨大、长久、清洁无污染等众多其他能源无法比拟的优点,已被广泛用于生产生活中,如太阳能发电站、太阳能路灯、太阳能热水器等,太阳能的利用对保护地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