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7章 由真菌和藻类引起与疾病
第七章 由真菌和藻类引起的疾病 第一节 由真菌引起的疾病第二节 由藻类引起的疾病 鱼类传染性疾病的重点是疾病的诊断方法和诊断技术,难点是基本病理过程相似,但病原(因)不同的疾病的初步诊断。要求: 1.了解危害大、流行广的传染性疾病的流行情况 2.掌握传染性疾病的初步诊断和防治方法 3.了解水产动物病原的检测技术 一、水霉病(Saprolegniasis),又叫 肤霉病 (一)病原体 主要是水(Saprolegnia)和棉霉属(Achlya)的一些种类。 【水霉形态】 菌丝由两种菌丝组成,即基质菌丝和气生菌丝,均为无隔膜多核结构,细胞质中散布有核、 油滴、动物淀粉。 【繁殖方式】 分无性和有性繁殖。主要为无性繁殖,尤其是动孢子繁殖,另外还包括厚垣孢子繁殖。 第一节 由真菌引起的疾病 ——两个形态不同的动孢子相继发生称两游现象,动孢子本身称两游动孢子。 叠穿——当动孢子囊内的动孢子逸出后,动孢子囊内的壁并不脱落,而在此长出新的孢子囊,如此反复称叠穿。 侧生孢子囊——第二次动孢子囊的位置是在第一次生长的孢子囊下面分生侧枝而成。 【生长条件】 在水温5~30℃都可生长, pH6.4~8可生长,对盐度反应敏感,万分之四食盐水溶液即可抑制生长。 两游现象和两游动孢子囊 水霉 棉霉 侧生孢子囊 叠穿 患水霉病的鲫鱼、叉尾鮰、白仔鳗 根据症状结合镜检即可确诊。 (五)防治方法 1、避免鱼体受伤。 2、孵化工具用漂白粉等消毒,鱼剿用水煮沸。 3、福尔马林0.5mg/L全池泼洒。 4、亚甲基蓝2mg/L全池泼洒,隔天再泼洒一次治鳗鲡、虹鳟水霉病。 5、 1.5mg/L的高锰酸钾或2 ̄3%的食盐水泼洒环道对鱼卵水霉有效。 6、新洁尔灭5mg/L泼洒。 7、亲鱼回池可用10%高锰酸钾涂抹受伤部位,同时注射消炎药。 (四)诊断方式 (一)病原体 鳃霉(Branchiomyces spp.),属水霉目。我国鱼类寄生的鳃霉有两种类型: 1、寄生在草鱼鳃上的鳃霉,菌丝粗而少弯曲; 2、寄生在青、鳙、鲮、黄颡鱼鳃上的细而多分枝。 (三)危害情况 种类:主要危害鲮鱼,发病率高达70~80%,死亡率达90%。草、青、鳙、银鲴等也敏感。 季节:5~10月流行5~7月为甚。水中有机质高时最易暴发。 地区:两广地区。 二、鳃霉病(Branchiomycosis) 1. 鳃瓣失血,变得粉红或苍白或花鳃; 2. 部分鳃丝肿大,粘液增多,鳃小片内有菌丝; 3. 呼吸困难,下颌组织增生。幻灯片 10 (四)诊断方法 症状结合镜检。 (五)防治方法 1. 发现病情,迅速加入清水或将病鱼移入流水池中。 2. 0.7mg/L硫酸铜可抑制鳃霉的发展。 3. 全池泼洒生石灰20 ̄30mg/L或漂白粉1 mg/L。 三、镰刀菌病 (三)主要症状 青鱼鳃丝中的鳃霉 (三)、主要症状 (一)、病原体 镰刀菌,我国分离到的有四种。 (二)、流行情况 主要危害越冬亲虾,在海水中各种对虾、龙虾和蟹类都可被感染。是一种慢性病,累计死亡率可达90%以上。 (三)、症状 寄生部位(头胸甲鳃区、附肢、体壁和眼球等组织内)呈黑色。 三、镰刀菌病(Fusarium disease) 镰刀菌病 头胸甲鳃区黑化、甲壳碎裂脱 鳃充满菌丝 大分生胞子 (四)、诊断 取少许病灶组织做成水封片镜检。 (五)、防治 1. 养虾前用二氯异氰尿酸6.2mg/L消毒虾池。 2. 亲虾用300ml/L的福尔马林浸浴5min。 3. 严防虾体受伤。 4. 每立方米水体用2000万单位的制霉菌素泼洒可抑制霉菌生长,降低死亡率。 四、幼体真菌病(Mycosis of egg and larvaof Shellfish) (一)、病原体 链壶菌(Lagenidium)和离壶菌(Sirolpidium)。 (二)、流行情况 感染甲壳动物卵和幼体,人工育苗期是发病高峰。世界各地流行。 (三)、症状 感染者透明度下降,停止发育,不摄食、不变态,常下沉于水底。 幼体真菌病 (四)、诊断 水浸片镜检。 (五)、防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