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分析理解美术作品创作意图.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7课:分析理解美术作品创作意图

是什么使美术作品如此的千姿百态?;巴尔扎克(雕塑,1898年)罗丹 (法国);老师总结: 1、罗丹塑造的是他心目中的巴尔扎克,一个不拘常规、身穿睡袍有点狂傲、洞悉世界的非凡的巴尔扎克。 2、罗丹把雕塑巴尔扎克的手砍去是因为这双完美的手把雕塑的主体——头和身体的魅力都削弱了。;什么是创作意图?;一、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来自哪里?;《生日》是他最典型的作品。画上描绘他在结婚前一次和女友相会的印象。那天他过生日,女友拿花走进房间,他便立即跃起,飞到半空中,转过头吻她。表现了画家愉快的心情和对美好爱情的赞美。;二、影响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因素有哪些? ;《离婚诉》 版画 1943年 古元;《离婚诉》反映陕北妇女解放了不再受压迫,婚姻自主,受到虐待或歧视就可以起诉的主题,受到欢迎。但是,这幅木刻明显受到外国版画影响,群众对刻法不理解:“为啥脸一片黑一片白,长了那么多黑道道。”群众看不惯。“延安文艺座谈会”后,古元又重新刻了一幅《离婚诉》。这次,他使用单线的轮廓线和简练的刀法来处理形体,画面明快了,群众喜欢了。 ;《怒吼吧,中国》作于30年代全民族反帝救亡热潮中。这件作品采用象征手法,以一个被紧紧捆绑、双眼被蒙蔽的痛苦而屈辱的男人躯体,预示一个民族终要起而怒吼和抗争的忍无可忍的选择。作品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是30年代新兴木刻的力作之一。 ;自行车 装置 1913年 杜尚(法国);西斯廷教堂天顶画(壁画,局部,1508—1512年) 米开朗基罗(意大利);西斯廷教堂天顶画(壁画,局部) 米开朗基罗(意大利);西斯廷教堂天顶画(壁画,局部) 米开朗基罗(意大利);三、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是如何体现的? ;1949 年10月1日 开国大典;具象作品:;开国大典(油画,1952—1953年)董希文;建国六十年 《开国大典》油画的几次修改;第一次改动是在1954年“高饶事件”之后。当时有人通知董希文,去掉画面中高岗的画像。为使画面不受损害,董希文在其它油画上做了多次实验后才动笔,删掉了高岗画像。 这是1954年“高饶事件”之后第一次改动过的油画《开国大典》。 从左至右依次是: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文革”爆发后,“四人帮”在美术界的代理人通知董希文将《开国大典》中的刘少奇去掉。这时董希文己身患癌症,不得不拖着被病痛折磨的身躯去中国革命博物馆做画面修改。经过修改后,删掉了刘少奇画像,刘少奇画像的位置换上了董必武.;1979年,本着实事求是、还历史本来面目的原则,中国革命博物馆征得上级同意,决定将《开国大典》恢复原貌。董希文家属不同意在原作上改动。为尊重这个意见,他们委托著名画家靳尚谊修改。当时靳尚谊忙于其他事情,便推荐了北京青年画家阎振铎、叶武林。他们在《开国大典》的复制品上画上了刘少奇和高岗。至此,《开国大典》终于恢复原貌,而原作则保存在博物馆画库。 ; 董希文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油画家和美术教育家,油画《开国大典》,是他著名的代表作。他曾亲身参加过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他把自己的切身感受倾注于作品之中。通过收集形象(国家领导人),创造出典型的艺术形象(毛泽东),然后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开国大典),并营造出故事的典型环境(喜庆的民族特色),使画面更具有真实性和可读性。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是要表达一个新时代的开始,表现了中国人民摆脱三座大山的压迫,从此翻身解放的豪迈精神风貌。 色彩上借鉴我国传统民间艺术和中国传统的工笔重彩画法,强调色彩的单纯与强烈的对比,从而增强了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节日气氛。 ;愚公移山(中国画,1940年) 徐悲鸿;荆轲刺秦王(画像石)山东嘉祥县武梁祠(汉);第三国际纪念碑模型 1919年 塔特林;卢昂大教堂组画两幅(油画,1894年)莫奈(法国);L.H.O.O.Q(复制品 1919年)杜尚 杜尚在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印刷品上用铅笔画上胡子就变成了他的作品《L.H.O.O.Q》——他采 用铅笔是为了向传统绘画技术提出挑战,即技术在20世纪已不重要;他认为艺术创作的关键就在于“发现”。这件作品其意图是多方面的:既是对人们普遍审美观的嘲讽,又是对传统艺术的反叛;既是颠覆了传统的艺术观,又重新解释了艺术与现实的关系。;作品欣赏 ;千年土地翻了身 董希文;;伞 大地艺术(1984-1991年)克里斯托(美国);课题小结:;;

文档评论(0)

laolingdao1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