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七章方药养生保健法
第七章 方药养生保健 方药养生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中药防治疾病、强身健体的一种养生方法。 方药养生保健的原则 切忌滥用,谨慎用药 天人相应,顺时选药 春天方药养生注意疏理肝气、调和脾胃,从药物五味而言,应“省酸增甘”。 夏季方药养生要以甘平、甘凉之品为主。从药物五味而言,应“省苦增辛”。 长夏方药养生要以清补之品为宜,辅以芳香化湿运脾之药。从药物五味而言,应“省甘增咸”。 秋季方药养生应以护饮润燥为主,辅以补养气血,忌服食耗散伤津之品。从五味而言,应“省辛增酸”。 冬季方药养生应以补益肾中精气为主,不可过度服用补阳药物,以防阳盛伤阴。从五味言要“省咸增苦”。 补阳药宜 清晨服用 补阳药主要指补肾阳药, 据《奇效良方·诸虚门》所载强阳补肾方药71首中, 注明 平旦空腹服之者达56首, 占总数 73% ,可见补阳药主张 清晨服用是最多. 利湿药宜 清晨服用 宋代《类编朱氏集验医方》所载通阳化湿,行气降浊之鸡鸣散 ,该方之妙 不仅 选 药配伍得法 ,且以择五更鸡鸣时服药而命名 ,其疗效是与合理择时服药密切相关 . 又明· 龚廷贤用沉香快脾丸通阳行水 亦提出“消头面肿 ,五更初用葱白酒送下;消中膈胸腹肿, 五更初用陈皮汤送下;消脐以下脚肿, 五更初用桑白皮汤送下 ”尽管其水肿 部位不同 ,引经药 配伍相异, 但强调五更时服用是一 致 。 催吐药宜 清晨服用 刘河间以“独圣散”涌吐风痰 提出“吐时辰巳午前 ,宜早不宜夜 ”其后 不少医家都效法 用之。《东医宝鉴》以吐法截疟 ,所载常山饮、七宝饮诸方 ,尽管其适应症有所不同 , 亦均强调宜清晨服药催吐。 解表药宜 午前服用 李东垣认为“午前为阳之分 当发汗;午后阴之分不当发汗 ”;明代李梴受其启迪 亦 提出“俱宜午时前发汗, 午后阴分不宜 ”,亦有医家认为大凡走表透邪之药 ,均宜午前服用。 益气药宜 午前服用 览李东垣《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 均可发现其治脾虚气陷 诸疾所制补中益气汤、参术调中汤等八首益气升阳方 ,都强调午前服药, 罗天益还进 步 提出益气升阳药之所以午前服用, 乃“使 阳气易达故也 ”。 滋阴药宜 睡前服用 因为按针灸子午流注规律,下午5-7点是足少阴肾经活跃时间。故滋阴药宜睡前服用。 注重体质,因人用药 因人用药是根据人的个体体质、年龄、性别等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方药进行养生保健的方法。 因体质用药 气虚体质 表现: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头晕目眩,自汗,易患外感,舌淡苔薄白,脉虚弱无力。 治法:益气补虚。 常用药物:人参、党参、西洋参、太子参、黄芪等。 常用中成药:四君子丸、人参健脾丸等 阴虚体质 表现:五心烦热、两颧嫩红、潮热盗汗、形体消瘦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等。 治法:滋养阴液。 常用药物:麦冬、天冬、北沙参、玉竹、石斛、黄精等。 常用中成药:二冬膏、六味地黄丸、二至丸、大补阴丸、枇杷膏等 阳虚体质 表现:面色晄白,畏寒肢冷,喜热饮,自汗,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脘腹冷痛,舌体胖大、苔白润、舌边有齿痕,脉沉迟等。 治法:温补阳气、温中散寒。 常用药物:鹿茸、冬虫夏草、肉苁蓉、杜仲、附子、肉桂、干姜等。 常用中成药:金匮肾气丸、济生肾气丸,附子理中丸、良附丸等 痰湿体质 表现:形体肥胖,体重困倦乏力,喜食肥甘之品,大便粘滞不爽,舌淡太胖嫩,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滑。平素易患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动脉硬化等病等。 治法:温燥化痰、健脾利湿、芳香化湿。 常用药物:半夏、陈皮、白扁豆、薏苡仁等。 常用中成药:五苓散、参苓白术散、二陈丸等。 湿热体质 表现:形体肥胖,面红目赤,急躁易怒,易生痤疮,嗜睡,大便燥结粘滞不爽,男子阴囊潮湿瘙痒,女子带下黄浊,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祛湿。 常用药物:茯苓、通草、茵陈蒿、金钱草等 常用中成药:龙胆泻肝丸、甘露消毒丹等 瘀血体质 表现:面色晦暗,皮肤偏暗或色素沉着有瘀斑,易伴疼痛,口唇暗淡或紫,舌质暗有瘀斑瘀点,舌下经脉曲张,脉细涩或结代。眼眶、鼻梁暗黑,易脱发,肌肤发干,脱屑痛经,经色紫黑有块 治法:活血化瘀。 常用药物:三七、藕节、益母草、丹参等 常用中成药:三七粉、丹参片、丹参滴丸、少腹逐瘀颗粒等 气郁体质 表现:忧郁面貌,烦闷不乐。胸胁胀满,走窜疼痛,善太息,或嗳气呃逆,或咽中有异物感,或乳房胀痛,睡眠差,食欲减退,心悸,健忘,痰多,便干,小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 常用药物:陈皮、青皮、香橼、柿蒂、薤白、荔枝核等 常用中成药:元胡止疼片、逍遥丸、木香顺气丸等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