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油工程_伊向艺_水力压裂.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采油工程_伊向艺_水力压裂

3 压裂液性能对FRCD的影响 残渣降低支撑带渗透率。 胍胶压裂液,残渣含量取决于成胶剂浓度、破胶剂类型及浓度。 4 流动条件对FRCD的影响 非达西流动 多相流效应 5 承压时间对FRCD的影响 四、 支撑剂的选择 内容 — 支撑剂强度 — 地岩岩石硬度 — 支撑剂颗粒大小 — 支撑剂密度 — 支撑剂浓度(排列方式) 考虑因素 — 地质条件(如闭合压力、岩石硬度、温度、物性) — 工程条件(压裂液性质、泵注设备) — 经济效益 1 裂缝导流能力确定原则 (1) McGuire Sikora (1960)图版法 —给定闭合压力下,从现有支撑剂的导流能力入手, 得到不同穿透比时期望获得的增产倍数(压后产量); —从预期的产量出发,按照不同穿透比所需要的导流能力选择支撑剂 (2) Cinco(辛科)准则P265 2 支撑剂类型选择 在闭合压力较高时,应考虑使用高强度支撑剂,如陶粒等。 在闭合压力较低时,只要砂子不破碎,低强度支撑剂仍能起到支撑裂缝的作用。它在浅井浅层应用的特别广泛。 当闭合压力达到40MPa时,原则上不再使用石英砂,应使用象陶粒等更高强度的支撑剂,陶粒在闭合压力为70MPa时也很少破碎。 3 支撑剂粒径选择 (1) 闭合压力 (2) 允许支撑剂填充的裂缝宽度 (3) 输送支撑剂的要求 4 支撑剂铺置浓度 第四节 水力压裂设计模型 裂缝延伸二维模型 卡特模型 Carter, 1957年 CGD 模型 Christianovich、Geertsma、Deklerk、 Danesshy PKN 模型 Perkins和Kern 提出, Norgren完善 裂缝延伸三维模型 一、卡特模型 Hf Lf Wf 1 几何模型 2 主要假设 (1)裂缝等宽。 (2)压裂液从缝壁垂直而又线性地渗入地层 (3)地层中某点的滤失速度取决于此点暴露于液体中的时间, 即: (4)忽略流体压缩性。 (5)裂缝中各点压力相同, 均等于井底的 延伸压力。 3 计算公式 忽略压缩性,由物质平衡: Q=QL+QF+ Qs 用拉氏变换, 最终得裂缝面积公式: 二、 CGD 模型 1 几何模型 Christianovich、 Geertsma、Deklerk Daneshy W(x,t) L(t) H 2 假设条件 (1)岩石为均质各向同性。 (2)岩石变形服从线弹性应力应变关系。 (3)流体在缝内作一维层流流动, 缝高方向 裂缝呈矩形。 (4)缝中X方向压降由摩阻产生, 不考虑动能 和势能影响。 (5)裂缝高度和施工排量恒定。 3 理论基础 运用了体积平衡方程 压降与宽度关系由泊稷叶理论导出 用England和Green公式求缝宽时, 还运用了裂缝平衡延伸理论。 此模型是现在最常用的两个二维延伸模型之一。 4 计算公式 对于单翼缝 f1=o.68; f2=1.87; f3=2.27 对于双翼缝 f1=o.48; f2=1.32; f3=1.19 三、 PKN 模型 1 几何模型 Perkins Kern Norgren L(t) W(0,t) H W(x,t) 2 假设条件 (1)裂缝为垂直裂缝, 其高度恒定,裂缝高度方向 上为椭圆面。 (2)压裂液沿缝长作稳定的一维层流流动, 且沿裂 缝面线性滤失; (3)裂缝前端液体压力等于地层最小水平主应力 (4)t时刻x断面上横截面最大宽度与缝中净压力成 正比: W(x,t)=2(1-?2 )pHf/E (5)施工排量恒定。 (1)不滤失情形 宽度方程 3 计算公式(牛顿型压裂液) 压降方程 (2)滤失情况 宽度方程 对于单翼缝 f1=1.0; f2=2.016; 对于双翼缝 f1=0.5; f2=1.425; 对于单翼缝 f1=0.6; f2=3.00; f3=3.0 对于双翼缝 f1=0.395; f2=2.52; f3=2.52 最终解得: MPa mPaS ?m2 MPa-1 4 综合滤失系数 Pw Pv Pc Ps 通常,用?P代替?PW,?PV,?PC C3 C1 C2 综合滤失系数 调和平均法: 电容串联 压力平衡法: 非造壁性压裂液 造壁性压裂液 调和平均法 压力平衡法 非造壁性压裂液 ?P=?PV+?PC 造壁性压裂液 ?P= ?Pw + ?PV+?PC 例6-2 已知油层渗透率k=2.5×10-3μm2,孔隙度φ=0.2,地层流体粘度μR=2mPa.s,综合压缩系数cf=6×10-3MPa-1,压裂液粘度μf=30mPa.s,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