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青岛市胶州商号古建筑探究
青岛市胶州商号古建筑探究 商号是人类社会经济和历史发展的产物,每个地域的商号在其适应当地民俗经济文化的发展进程中,都有其专属的特色,可以说商号是放大了的民居,因为商号兼具经营和居住两种性质,胶州商号也不例外。胶州商号是建筑文化与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自身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本文将从它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区域经济、和建筑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论述。
一、胶州古建筑商号的地理位置
在历史上,第一次出现胶州的建制,是在公元529年即北魏永安2年。《胶州市志》载:“公元529年(永安2年)设置胶州,驻东武(今诸城市)”。清道光《重修胶州志》记载,胶州北临平度,东南临胶州湾及少海,西临高密、诸城,东临即墨。水路共计折大地三万五千九百零三顷七十亩,约是现在胶州市的两倍。从明代万历版《胶州志》 “自汉立胶东西郡,渤海汪洋,腾辉千古,高山峻岭,郁乎相望。”到新中国版《胶州市志》:“山明水秀,气候宜人。平原地多而肥沃,物产丰富。工商辐辏,文人志士辈出,经济日益兴盛。金胶州之美名久扬四海。”都体现了胶州优越的地理和经济位置,众多的人口,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及突出的经济优势,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都对胶州商号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胶州气候属于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冬暖夏凉,适宜经商居住。建筑多以砖木结构的硬山式房屋为商号的主要形式,同时更加突出其稳重、质朴、实用以及与自然相和谐的地域特色。(图1)
在胶州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商号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它适应着不同的地域、气候、环境和资源变迁,并成为胶州经济的重要成果之一。古代胶州属于生产力发展较快的地区,隋唐之际,时常把胶州湾的海口作为海上交通要道。到北宋元?2年(公元1087年)在密州辖内设置胶西县,胶西县的治所驻板桥镇,板桥镇设市舶司,是北方地区重要的海运贸易口岸,它与广州、杭州、明州、泉州并称五大港口。
二、胶州古建筑商号产生的历史背景
1974年在胶州三里河发现的距今4500年的大汶口文化遗址和距今3900年前后的龙山文化原始聚落遗址,说明远古时代的人类就在这块土地上劳动生息。从胶州城以南的艾山之巅,往北放眼整个胶州城,就会发现胶州城坐落在一个四面环水的古城中。商号多集中在这个古城里,很少出城。
云溪河可以说是胶州的母亲河。她自胶州城西北曾家庄一带,弯曲如云,穿城东流,入大沽河,后汇于海,故名云溪河。明清以来,历代胶州城在云溪河上修建了很多桥梁,或木桥,或石桥,几经兴废改建大小各异。数百年来,沟通了交通,方便了百姓,点缀了古城。由于云溪河横贯城区中心,所以,昔日云溪两岸,特别是河桥两头,商号林立,摊点密布,成为当时胶州城商业布局的一大特点。(图2、图3、图4)
胶州城中云溪河畔有诸多以市场、店铺得名的街:大鱼市街、花行街、粮食市街、钱市街、山货市街、铁市街、功夫市街、坊子街等等。
工商户更是令郎满目,这些商号多是前店后坊,例如:山货市街的“裕春”号制毡;“同顺”铜器铺;“协茂”点心铺等等。《增修胶志》记载:“ 胶商设作坊制造,岁以数万计,由海运外省出售。”可见古胶州经济发达,商号历史悠久,产品优良,行销广远。据民国30年统计,胶县城有商号数335家(不征税者除外),资本额827030元,年营业额2244400元。和同时期的山东乃至全国州县相比已是商贸佼佼者。(图5、图6)
三、鉴古堂中药铺
位于古城内坊子街的“鉴古堂中药铺”便是典型的前店后坊的大型商号。鉴古堂始建于清咸丰元年(1851年)。创始人系胶城儒医逄克家。逄家,相继五代经营中药材一百余年,早年曾流传“诸高济,掖平昌,栖霞文登莱海阳,山东一百单八县,谁不知道鉴古堂。”可见,胶州老字号鉴古堂在胶东半岛,在全省都享有盛名。
鉴古堂之所以选址坊子街,也大多是因为靠近云溪河,水陆运输货物方便之因。鉴古堂开始仅有六间房,由于逄克家医术精湛,生意异常兴隆。到光绪十六年(1890年),鉴古堂经营地址由坊子街路北迁至路南,扩建了房屋及仓库。最兴盛时期,明楼、暗楼、栈房等房屋达到一百余间。
现存的鉴古堂只剩下当年东面的一小部分,仍位于云溪河畔坊子街上,这栋古老的清代建筑已经成为胶州市重点保护的古建筑商户,它和另外两栋商户建筑遗址一起,保存在古城之内,向来往的人们诉说着胶州古城的商业史。(图7)
这栋遗留下来的老建筑三进院落,坐北朝南,开门于南,平面的形式为长方形。总占地面积约八百平方米,长约四十米,宽约二十米。第一排房屋为药铺正厅,作看病售药之用,第二、三排房屋是仓库和制药的场所。最后的一栋较矮的建筑为一个简易的四合院。一间上房,一间厢房,一间套间,外加一个院子。这里属掌柜和工人居住的空间,房屋尺度顿时小了很多。在院子的西面,有一条很长的过道,紧靠着三间大屋直通向街道。(图8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