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第3章 城市环境与城市绿地发展史.ppt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第3章 城市环境与城市绿地发展史.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出版社 科技分社 * 第一节 古代城市的环境 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在公元前3500年前后出现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我国最早的城市出现在公元前2000年前后。 从城市出现直到工业革命引发城市化浪潮之前,人类的生产力水平还无力对自然界进行大规模改造,虽然很多城市都有城墙将自己与周围的乡村、旷野截然分开,但这道有形边界两边的环境差异并不大,城市居民与自然环境之间并不遥远。 * 第3章 城市环境与城市绿地发展史 一、古代西方城市 有代表性的城市有古埃及的卡洪城(~B.C. 2000)和古巴比伦的乌尔城。 卡洪城位于撒哈拉沙漠东侧。城市平面呈380*260m的矩形,分三部分:城市西部的厚墙以西是奴隶居住区,面向从沙漠吹来的干热风,居住条件相对恶劣;厚墙以东的城区受干热风影响较小,大路以北是奴隶主居住的区域,由宽敞的大院组成;大路以南是平民居住区 * 乌尔城则坐落在幼发拉底河畔的河漫滩上,面积1公顷左右。由于紧邻常常洪泛的大河,故城内的王宫、神庙及贵族宅邸都坐落在夯土高台上。 * 两个城市布局有相通之处: 其一,城市的规划者都意识到了自然环境对城市的不利影响(干热的沙漠风和洪水泛滥),从而在城市布局中设法予以规避,将较重要的功能、设施布置在远离这些不利因素的地方。当然在今天,对不同人群的居住环境采取歧视性布置应该否定;其二,城市中都留有开阔的空地,据推测应该是农田和菜园,很多城市居民平日到这里从事农业生产。 * 在今天看来: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的欧洲城市除了人口规模以外,形态和生活方式同样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城市人居环境与乡村差别不大,城市居民要接触自然很方便。 需要指出:虽然这些城市与自然环境如此贴近,但其中的人居环境绝非完美。在那个年代城市缺乏必要的市政基础设施(如排水管道、清洁的饮水供应等),卫生没有保证。随着文艺复兴时代城市经济的活跃,城市规模渐渐扩大,这些弊端便逐渐凸显,对居民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 为了克服这些弊端并创造美好生活,一些人开始构思理想城市模型,著名的有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Utopia)、康帕内拉的太阳城等。这些城市模型是整个理想社会构想的一部分,它们都建立在彻底废弃私有制的基础上。 由于没有相应的社会条件,这些模型在当时不可能成功,但其中蕴含的思想仍不失光辉。首先,这些城市模型提出了人类居住环境的理想目标;其次,它们都明确提出城市规划建设要为大多数人服务,将为社会大众提供健康的生活环境放在社会改造目标之首。 * 二、古代东方城市 由于在历史进程、政治体制和世界观等方面多 有不同,古代东西方城市的形态、城市规划理念均 体现出较明显的差异。进入19世纪之前,中国无疑 是东方世界中国力最强、影响力最显著的国家,其 他东方国家的城市规划理念源于中国,这些国家的 城市形态沿着与中国城市大致相同的模式演化,因 此在这里基本上以中国城市作为古代东方城市的代 表。 * 中国古代城市在近两千年内保持着基本一致的空间格局特征和一脉相承的规划思想基础,即儒家的礼制思想和因地制宜顺应自然的原则,两者互为补充。 在《周礼·考工记》中,记载了一种“以礼定制”的理想城市模式:“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另一方面,顺应自然本是中华民族固有的宇宙观,在封建社会中期渐渐与阴阳五行、巫术等非科学的话语体系合流,形成具有一定“理论体系”的风水术,并对人居环境的规划建设产生持久影响。在市镇、村落等较小规模聚落的择址、建造过程中,“风水”的影像实际上占据主导。 * 唐长安城中已经出现了有计划地系统建设的街道绿化:街道两侧有排水沟,沟旁栽种整齐的行道树,树种以槐为主。当时长安街道全是土路,行道树的种植不仅能进一步美化城市环境,而且还能有效抑制尘土飞扬。 进入宋代之后,都城的街道绿化仍然倍受重视,宫城前的天街中央有两条“御沟”将御道和两侧普通行道分隔开,沟中“尽植莲荷,近岸植桃、李、梨、杏,杂花相间”。 * 18世纪的日本城市,在城市园林绿地和开敞空间的规划上有独特之处:当时城市居民的远足游憩活动已十分丰富,有赏樱花、赏雪、赏枫叶等。官方在江户近郊建造了多个面向市民开放的景点,并建造了配套的茶室、游路等游览设施。这些公共游园满足了市民的休闲活动,功能上已经具备现代公共绿地和风景名胜绿地的某些特征。 * * 第二节 城市公园的出现及现代城市绿地规划的起步 城市公园首先出现在英国,但由于一诞生便实行民主共和政体,加上城市发展没有历史的包袱,因此美国城市公

文档评论(0)

别样风华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