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六年级科学下册 22 探索宇宙 教案 教学设计 课件 说课稿
六下科学 22 探索宇宙
编委:潘 波 郭 彪 使用人: 时间: 教材简析:
人类对宇宙认识不断的深入,由用眼睛看和想象到现在的各种先进的仪器、航天器。本课让学生了解这些探索的历程,让学对人类智慧的惊叹,有助于学生唯物史观的形成。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银河系、河外星系及宇宙的构成
2.通过讲述宇宙的构成,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
3.通过讲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激发学生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人们观察天体的方法改进 资料引用:教参、教育局网站资源等。 教具学具的准备:各种望远镜与探索宇宙的图片、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新课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大家喜欢看《西游记》吗?其中的天宫就是古代人们对太空世界的精彩描述。很早以前,人们就想知道地有多宽,天有多大,宇宙是怎样构成的,为此一直在努力地进行探索。这节课我们一起去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二.探究活动:人类是怎样观察天体的?
1.谈话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①最初,人们怎样观察?(凭肉眼进行观察)经过观察,人们认为宇宙是怎样构成的?
②关于“地球是宇宙中心”的看法,一直沿续了很长时间。什么时候人们才有了新的认识?是谁首先提出来的?他认为宇宙是怎样构成的?他画的宇宙图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能提出这种观点?(哥白尼不仅依靠观察,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③讲述:哥白尼的“日心说”是人对宇宙认识的一次飞跃。哥白尼的学说与当时传统的看法不一致,特别是与当时的宗教观点不一致,因此受到很多人的攻击和宗教统治者的压制,以至后来宣传哥白尼学说的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被宗教法庭活活烧死。
④谈话:哥白尼的“日心说”虽然是正确的,但在当时仍处于“科学假说”阶段。是谁证明了哥白尼的学说是正确的?(伽利略)他是怎样证明的?(用望远镜观察星空,了解了许多天体的情况。)
⑤讲述:伽利略用望远镜观察到了很多肉眼看不到的情况,其中有一项特别重要的发现,那就是他看到了在木星周围有4颗卫星围着它转动。这一发现有力地证明了哥白尼的学说是正确的,地球确实不是宇宙的中心,不是所有的天体都是围绕地球转动的。
⑥谈话:在伽利略之后,人们又有什么新发现呢?是谁发现的?这些发现有什么意义? ⑦讲述:德国科学家开普勒,在前人观察的基础上发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例如他发现行星都是沿着椭圆轨道绕太阳转动的,此外他还发现了行星公转的速度等方面的一些规律。英国科学家牛顿在开普勒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地球引力的原理,进一步提出了行星所以不停地围绕太阳转动是受到“万有引力”的作用。开普勒与牛顿的发现,使人认识到天体运动是有规律的,根据他们的理论,人们不仅能正确地认识宇宙的构成,还能推测出当时观察不到的、但确实存在的天体,例如冥王星,就是先推测出它的存在而后才观察到的。
⑧谈话:现在,人们利用什么方法探索宇宙的秘密呢?什么是人造卫星?什么是宇宙飞船?什么是航天飞机?它们有什么用?现在人们已经登上过地球以外的哪个天体?
⑨讲述:
现代的天文望远镜口径可达几米,可以看到很远很远的星光,因此能看到很多很多的星星。射电望远镜是通过向宇宙空间发射电波,靠电波反射来探测宇宙中天体的存在、距离、大小等情况的天文观测仪器。
(4)讨论:
①根据以上情况,请你总结一下,人们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过程?(由错误到正确,由少到多,由近到远,由现象到规律。)
②人们对宇宙的认识为什么能不断发展?(一是人们前仆后继、一代一代的苦苦探索,二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为人们的探索提供了新工具。)
三.走进航天展厅
1.学生交流关于人类进入太空所用的工具的资料,了解人类观测天体的工具。
2.介绍世界航天技术发展史。
学生交流资料
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为世界第一位飞入太空的人
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乘坐“阿波罗”11号飞船,成为人类踏上月球的第一人
1981年4月12日世界第一架航天飞机---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发射成功
1965年3月18日,前苏联宇航员列昂诺夫走出上升2号飞船,离船5米,停留12分钟,首次实现人类航天史上的太空行走。
1969年7月21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走出阿波罗11号飞船的登月舱,在月面停留21小时又18分钟,成为人类踏上月球第一人。
1985年7月25日,王赣骏乘挑战者号航天飞机进入太空,成为第一位华裔宇航员。
3.中国在近几年的航天方面做出哪些成绩。神州五号、神州六号、神州七号、“嫦娥一号”、“嫦娥二号”等。
在最近十几年中,中国和世界的航天事业有了更大的进步,请同学们自己查阅资料,了解一下。
四、拓展活动:
进一步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
教学问题
最佳解决方案
板书设计:
22 探索宇宙
探索宇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2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教案 教学设计.doc
- 四年级语文下册 走,我们去植树 教案 教学设计.doc
-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和 教案 教学设计.doc
- Unit 1 she’s a nice teacher 教案 学案 教学设计.doc
-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8课 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教案 教学设计.doc
- 第一节 农业(第二课时) 教案 教学设计.doc
-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 教案 教学设计.doc
-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教案 教学设计.doc
- Module 6 Abilities Unit1 Can you run fast 教案 学案 教学设计.ppt
- 三年级语文下册《长城和运河》 教案 教学设计.doc
- 六年级科学下册 19 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 教案 教学设计 课件 说课稿.doc
- 六年级科学下册 17 生物是怎样传递信息的 教案 教学设计 课件 说课稿.doc
- 六年级科学下册 15 小帆船 教案 教学设计 课件 说课稿.doc
- 六年级科学下册 11 开发新能源 教案 教学设计 课件 说课稿.doc
- 六年级科学下册 9 通电的线圈(二) 教案 教学设计 课件 说课稿.doc
- 感恩父母 点亮真情 课件.ppt
- 第一章、周易的成书与性质 课件.pptx
- 六年级科学下册 5 让身体热起来 教案 教学设计 课件 说课稿.doc
- 六年级科学下册 3 人的一生 教案 教学设计 课件 说课稿.doc
- 六年级科学下册 1、细胞 教案 教学设计 课件 说课稿.doc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