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熊继柏医生和彭坚医生的学徒生涯.pdfVIP

【精选】熊继柏医生和彭坚医生的学徒生涯.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选】熊继柏医生和彭坚医生的学徒生涯

熊继柏谈中医读书(一):苦抄与背诵 丹道养生 中医书友会公众号熊继柏2015-05-20 10:16 文/熊继柏 讲讲中医从什么书读起,这个问题是值得探讨的。有人曾采访过我,问我是什 么派的,我说我既是学徒派,又是学院派;问我是什么文化水平,我说我就是学徒 出身。 我记得二十年前,我校的彭坚教授讲过一句话,他说:“我们湖南中医应该研 究熊继柏现象。”确实是学徒出身,我倒不在乎什么研究我的现象,也没有谁研究 过我的现象,我一直在考虑的是中医的教育问题,我不讲规律,我就讲讲我是怎么 读书的。 苦抄与背诵:打好中医基础 《医学三字经》成为熊继柏学医的启蒙 学中医之初,虽然有着师傅的指导,但是打好基础主要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 我用的方法是苦抄与背诵。 第一本书——《雷公炮炙四大药性赋》,我四个早上把它背完,一个早晨背一 个药性,寒、热、温、平,就四个早上背完了,白天我就玩,没事干。 背完了接着就是《药性歌括四百味》,当时背了,但现在我不一定还记得。四 大药性赋我还能背,要我写我还能写下来。《药性歌括四百味》我就写不下来了, 连接不起来了。这就是第二本书。 第三本书——《医学三字经》。要说明的是,我读的书都是抄来的,不是原版 的。第一,没有书买;第二,买不起。都是抄师傅的,抄了有错别字,师傅给你改 正,改过来后再教一遍,让你去读,就这样的。 《四大药性赋》师傅没讲,《药性歌括四百味》也没讲,《医学三字经》讲了, 讲得似懂非懂。“医之始,本岐黄”,岐伯和黄帝,就这么讲,那时我哪知道岐伯、 黄帝是谁啊?“灵枢作,素问详”,灵枢是什么,素问又是什么,那时全不知道。 “难经出,更洋洋”,“难经”是什么不知道,现在知道了。那时《医学三字经》 全背。现在如果谁要我抄,我可以一个晚上给抄出来,不仅不要书本,而且绝对没 错。这是第三本书。 第四本书是《脉诀》,包括《王叔和脉诀》和《濒湖脉诀》两本脉诀,这就是 我们现在讲的诊断学。这是第四本书。 第五本书是《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讲的是诊断学。 归纳起来,我当初苦抄和背诵下的中医基础分为中药学、三字经、诊断学三类。 师傅领进门:学习方剂与内科学 和解藿香正气汤,苏叶白芷共藿香 打下这三类书的基础后,我开始学方剂。首先是《局方》。《汤头歌诀》读完 了,读陈修园的《时方歌括》,这两本书的方剂歌括我全能背,比如藿香正气汤: “和解藿香正气汤,苏叶白芷共藿香,陈半茯苓大腹草,厚朴桔梗引枣姜。”这是 《金鉴》的。“藿香正气白芷苏,甘桔陈苓术朴俱,夏曲腹皮加姜枣,感伤岚障并 能驱。”这是《时方歌括》的。这两本方剂书我都能背。 读完方剂后开始读内科学的书。内科第一本书是陈修园的《时方妙用》。“中 风……风者,主外来之邪风而言也。中者,如矢石之中于人也。”像这样的话都要 背,这就是接触内科学。 接触内科学以后,老师就开始跳跃式地教我了,这是我的第一个老师,胡岱峰 老师,他是清朝秀才,古文功底好得不得了,他的古文真是学究式的。他说我能读 书,不能跟大家一起读,要开小灶,因为我们那时候是一个班。让我开小灶就是学 习《伤寒论》,读的是《伤寒论新注》。开始是读原文,老师的标准就是背。 背的同时也讲,比如给我讲猪肤汤,我问过一个问题,我问老师:猪肤是不是 就是猪皮,老师回答说是,我说:“那是不是随便哪里的皮都可以?”“哎呀,你 怎么问这样的问题呢?”老师说:“你怎么问这样的话,你问得出奇呀。”他感到 奇怪。 又比如“五苓散,白饮和服”,我问“白饮”是什么,老师说:“白饮就是米 汤啊。”就问这些东西,都是当时读书的灵感,所以永远都记得。就这样《伤寒论》 我背下来了,背下来后就觉得这书读得差不多了,这样的书都能背下来,而且是搞 不懂的书。我为什么现在始终念念不忘我这个老师,就是因为我这个老师引我入正 门。如果没有这样的老师,我对经典不可能读得这么好。 《伤寒论》读完了,接着就是《金匮要略》,又是要求背。我一年内把这两本 书背完,半年背一本,其中《金匮要略》好背,就是《伤寒论》不好背,尤其是太 阳篇,把人背得晕头转向。这两本书读完后,赶上 1958年开始“大跃进”,我就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vshoulrengb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