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增强水上搜救能力保障南京港航发展
增强水上搜救能力 保障南京港航发展
——南京市水上搜救工作现状和对策
王林,成旭
(南京海事局,江苏 南京,210011)
摘要:水上搜救是应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应对水上突发事件是政府执政能力的体现。本文介绍了南京市水域环境概况,分析南京市水上搜救工作在“十一五”期间取得的成就,指出水上搜救工作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南京市;水上搜救;现状;对策
0 引言
水上搜救是应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应对水上突发事件是政府执政履责能力的体现。发展水上搜救事业,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对保障人命安全、防止水域污染、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水上搜救工作现状
多年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在南京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江苏省水上搜救中心的积极指导下,南京市水上搜救中心(以下简称搜救中心)以科学发展为统领,紧紧围绕“保人命、防污染、疏通道、减损失”目标,各成员单位协调一致,积极履行水上搜救职责,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构建了安全和谐的水上环境,为南京长江国际物流中心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1.1 水域环境概况
南京地处长江下游,水网密布,水运发达,搜寻救助区域广、任务重。水域环境具有以下特征。
1.1.1 通航河流多而长
长江穿城而过,境内干线全长98公里,通航里程150公里。主要通航内河有滁河、芜太运河(建设中)和秦淮(新)河,航道总里程为645.04公里;还有8个风景旅游区水域,13座中型以上水库。
1.1.2 船流、货流、人流总量大
长江年船舶流量100万艘次,进出港船舶35万艘次;港口年吞吐量1.2亿吨,其中危险品4000多万吨。内河年进出船舶达4万艘次,货物吞吐量达1300多万吨,其中危险品20万吨。长江水域设有渡口9道,年客流量1000万人次;内河现有渡口9道,年客流量10万人次。
——————————————
作者简介:
王林(1963-),男,高级工程师,本科学历,从事海事管理工作。
成旭(1978-),男,工程师,硕士研究生学历,从事海事管理工作。
1.1.3 涉水设施众多
沿江建有码头泊位528座,其中危险品码头66座;内河建有码头22座,其中危险品码头5座。跨江建有南京长江大桥、二桥、三桥、四桥、大胜关京沪高速铁路桥、江心洲右汊大桥,另有数条过江通道在建或拟建。沿江设有取水口40多个,其中民用取水口较多,为700万市民提供生活用水。
1.2 水上搜救管理取得的主要成就
1.2.1 减灾防损成效明显
“十一五”期间,搜救中心共接报各类水上险情报告969件,涉及遇险船舶1479艘,遇险人员5475人;协调出动各类搜救船艇1556艘次,组织救助969次,成功救助船舶1435艘,成功救助遇险人员5430人,挽回直接经济损失约5.1亿元。船舶救助成功率和人员救助有效率分别达97.03%和99.18%。成功处置2008年“4.16”马鞍山油轮溢油事件和2009年“6.14”风灾圣达船厂4艘驳船漂移险情,得到时任市长蒋宏坤的高度赞扬。
1.2.2 应急管理协调有序
一是基本确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水上搜救体制,成立搜救中心及内河分中心,建立会议、信息通报、内部运行等各项工作制度。二是完成《长江南京段水上搜救应急预案》和《南京市内河交通重大事故应急救援方案》以及12个分预案。三是搜救成员单位职责明确,沟通协调渠道畅通,预警预防、应急反映、联防联动、补偿奖励等运行机制初步建立。
1.2.3 基建装备建设进展较快
一是海事、公安等部门设置的应急待命布点增多。二是搜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南京水上监管救助综合基地主体工程投入使用,南京海事局“八站一中心”的VTS系统升级改造完成,南京溢油防控中心工程正式开工,内河分中心启动高淳固城湖搜救基地和六合监控分中心的建设。三是搜救装备进一步完善,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1.2.4 队伍素质大幅提升
一是“十一五”期间,搜救中心组织开展培训20次,参培人员达600余人次;海事、公安等主要成员单位开展各类专项培训65次,进一步提高信息传递、应急处置、人员救助等技能。二是组织开展人命遇险救助、溢油防控、桥梁防撞、船舶失控、取水口保护、船舶消防等演练56次;积极参与并成功完成2006年国内规格最高、参与部门最多、演练规模最大的“9.23”扬子石化苯储罐泄漏重大事故应急救援演练,得到时任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的高度赞扬。
1.2.5 社会影响进一步扩大
一是“12395”水上遇险求救电话推广使用良好,社会认知度提高。二是新闻媒体对水上搜救报道增多,水上应急知识得到广泛宣传,公众风险防范意识、救助意识以及自救、互救能力有所提高。三是水上从业人员和港航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增强,参与水上搜救的积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