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地方治理档案.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拉美地方治理档案

一、全球化下的拉丁美洲 拉丁美洲在1980年代開始受到自由化的衝擊,過去各國長期著重以政府保護為前提的進口替代經濟發展策略,以及藉此建立正當性的官僚威權體制 (Riggirozzi and Grugel, 2009: 218),都逐漸調整轉型,不過多數國家仍然是在民主體制與權威體制,自由主義與統合主義間擺盪(Wiarda, 2004; Adams, 2004)。 多數拉丁美洲國家雖然形式上採取選舉民主,但自由主義並未制度化,實際上形成「不自由民主」(illiberal democracies)。當民主體制運作不良,民意對民主體制的支持度下跌,對「強有力政府」(strong government)的支持反而提高,因此給予有些民選首長專權的機會,以及統合體制維繫的空間(Wiarda, 2004: 5)。 在新自由主義的衝擊之下,拉美國家角色面臨相當的衝擊,雖然國家傳統依然維持,但其角色逐漸轉變,除必須調和不同社會階級,也仍扮演經濟發展的領導,不過期角色逐漸轉為“managing economic opening and steering the primary export sector”. (Riggirozzi and Grugel, 2009: 228) 分權化的訴求也衝擊國家的統治權,許多地方問題都必須透過分權化才能有效解決(Lindert Verkoren, 2010)。 拉美新的治理模式(new models of governance)建立在快速經濟成長及外資增加基礎之上,另外藉助中國市場及國際原物料和農產價格上漲等因素,在目前雖維持一定發展前景,但並非穩定(Riggirozzi and Grugel, 2009: 228)。 多數國家雖以自由民主為師放寬結社權,但新的法令並未完全施行;在勞工關係、社會福利、及其他社會政策領域,統合式運作方式仍居於主流;許多國家還維持涵蓋功能性壟斷組織的高層諮議機制;勞工、資本家及政府之間的協約還以從前統合式的規範為主體;新的公私夥伴關係常僅把舊統合體制合理化而已;教會及軍事體系經常強調統合式概念;新成立的功能性組織如農民團體、婦女團體等仍傾向統合式原則運作;不同於中央廢止統合式體制,地方仍維繫統合式組織;統合體制多半在危機期間成長,在拉丁美洲國家不斷出現的各類經濟與社會危機中,統合體制即被強化(Wiarda, 2004: 19-21)。 二、拉丁美洲公民社會發展 1. 歷史沿革 Wiarda Mott指出(Wiarda Mott, 2003),拉丁美洲的整體發展,不論是政治、經濟、以及社會層面,皆受到其歷史文化因素的影響甚鉅。拉丁美洲較為根深蒂固的歷史影響可分為三部分,包括: 菁英主義的傳統(政治面) 社會資本的薄弱(經濟面) 社會力量的融合(社會面) (1). 菁英主義的傳統 早期殖民經驗,使拉丁美洲在相當程度上受到「伊比利亞」(Iberian)貴族傳統與中世紀天主教的深遠影響,一方面認為應該由具有相當社經地位的階級實踐統治的權力;另一方面,天主教的傳統信念促使人民認同政治權威來自於上帝的命定及自然秩序,讓多數人民慣以安於統治現況並良順服從,故權力模式往往是由上而下的組成(Wiarda Mott, 2003: 55-68)。 拉丁美洲所展現出來的政治文化,基本上可由以下兩點概括之: 開放型的菁英政治:與一般認知下的菁英主義所不同的是,拉丁美洲社會本身對於菁英的界定較廣,其並非侷限於既有的傳統社團或優勢階級,而是舉凡能夠在社會某個面向取得一定的群眾信任基礎與領導地位者,皆能夠被納入此菁英統治的範疇當中。就拉丁美洲而言,歷史演進所承繼下來的階級制度領導群體包括軍隊、教會、貴族、土地所有者、和官僚等,而後隨著西方現代化進程與經濟發展的影響,中產階級與知識份子迅速崛起,亦成為新興的統治階級成員之一。 家父長制色彩:儘管菁英領導的傳統在拉丁美洲根深蒂固,然而,該宰制模式並非是單純由上而下的單方面統治,而是呈現出上下階級彼此互動的情勢—各領域的統治菁英有義務提供其下成員相當的社經資源,藉以換取成員對其領導的效忠與支持,就性質而言,頗類似「侍從主義」(Clientelism)的統治模式(Wiarda Mott, 2003: 17-36) (2). 社會資本的薄弱 在天主教傳統「教親制度」的影響下,拉丁美洲國家的個人之間相互信任的關係範圍較為狹隘,往往很少超出家庭或家族的範疇。如此的社會關係網絡發展,使得拉丁美洲人民對於「關係」的有無相當的重視:以工作場域為例,一方面,擁有相應關係網絡的人們認為經營網絡要遠比實質工作重要,使其工作積極程度降低;另一方面,尚未建構一己社會網絡的組織或個人,則藉由各種可能的途徑,試圖與該領域的層峰階層建立關係。(「教親制度」,係指以各個教堂為單位,長期

文档评论(0)

laolao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