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度连伯滩放淤试验淤粗排细效果影响因素分析研究.pdf

2004年度连伯滩放淤试验淤粗排细效果影响因素分析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八、泥沙处理与利用的理论及实践 2004年度连伯滩放淤试验“淤粗排细” 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王自英 姜乃迁 黄福贵 陈伟伟 (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 郑州450003) 摘要:本文通过对2004年度黄河小北下流连伯滩放淤试验原型观测资料的整理分析,从大河来水来沙 条件、河势变化、引水引沙过程、退水1_=程的运行调度等多个方面人手,对2004年连伯滩放淤试验效 果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分析认为,大河的来水来沙条件是放淤试验“淤粗排细”效果 的决定因素,大河河势的变化、适宜的引水时机、弯道溢流堰的运用、遐水闸(口)的控制调度等也对放 淤试验的“淤粗排细”效果产生显著影响。 关键词:黄河,bzlE千流放淤试验 影响因素 淤粗排细 效果 日结束,共进行了6个轮次的放淤,总历时为307.7个小时(以放淤闸后Q1断面资料时 间为准)。 经放淤闸引入试验工程的总水量为6465万m3,总沙量626.5万t,其中粒径dO.05 mm的沙量137.1万t,占引沙总量的21.9%;d0.025mm的沙量342.3万t,占引沙总 mm的沙量147.1万t,占引沙总量的23.5%。 量的54.6%;0.025dO.05 淤区淤积量为300.5万m3(断面取样分析法),其中dO.05mm的粗沙淤积量为127.4 mm的淤积量98.2万m3,所占比例为 万m3,占淤积全沙比例为42.4%,0.025d0.05 32.7%,d0.025mm的细沙淤积量为74.9万m3,所占比例为24.9%。可以看出,2004 年度的连伯滩放淤基本实现了“淤粗排细”的试验目标。 “淤粗排细”的试验目标受多种因素影响,除来水来沙条件为主要因素外,大河河 势的变化、放淤闸位置、弯道溢流堰运行情况、放淤闸和退水闸工程的运行调度等,都 对“淤粗排细”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1河势变化的影响 从对放淤闸的引水引沙过程与大河水沙过程关系分析可以看出,Ql断面(放淤闸后) 与S3断面(放淤闸前大河断面)的含沙量和dO.05mm粗沙含量的平均比值有大有小(见 表1)。除受大河来水来沙条件影响外,河势的变化也对此产生较大影响。从时间上说, 作者简介:王fq英,女,1957年出生,河南封丘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1 078· 第六届全国泥沙基本理论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在2004年放淤开始的第二、j轮(7月30~31日、8月4日)含沙量和粗沙含量平均比值 m左右 均小于1这一情况,原因是在7月27日高含沙洪水后,在黄淤67断面上游800 的河心滩将大河水流分为两股,主流靠向右岸,左股水流外移,尤其在7月30日黄河主 m,造成放淤闸闸前引水困难,相应引进的含沙量, 流外移近30m,主槽下切近0.5~l 尤其d0.05mm的粗沙含量减小。在7月31日的0—18时,Q1和S3断面含沙量、粗 沙含量比值仅为0.88和0.37(见图1)。 表1 各轮次Q1和S3断面含沙量、dO.05mm粗沙含量比值 内容 第一轮 第二轮 第三轮 第四轮 第五轮 第六轮 0.89~1.15 0.92一1.070.58~1.52 范围 0.70一1.09 0.56~1.820.89—1.19 含沙量 平均比值 0.98 O.92 o.97 0.98 1.03 1.03 Q1/$3 0.79~1.5lO.11~1.46O.57~1.120.40—2.26 0.91~1.51 范围 0.37—1.73

文档评论(0)

时间加速器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