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学2011届高三文综考试一.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仑中学2011届高三文综考试一

PAGE PAGE 6 北仑中学2011届高三文综考试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西北通道是指从北大西洋经加拿大北极群岛进入北冰洋,再进入太平洋的航道。以往因受冰封影响,航运有限,但依2007年的观测,西北通道有望未来实现通航。结合下图1回答1~2题。 图1 1.如果西北通道进入大规模商业运营阶段,下列国家经济受冲击最大的是 A.巴拿马 B.日本 C.加拿大 D.丹麦 2.根据北冰洋海冰的变化趋势预测,阿拉斯加未来可能出现的变化是 A.森林火险等级下降 B.落叶灌木林的北缘向北推移 C.近期小麦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 D.土地开发利用价值下降 “入秋日”是指日均温连续5天小于等于22°C时的第一天。图2为我国部分地区入秋日等时线圈,读图回答3— 图2 3.形成K、F两地入秋日时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大气环流 D.地形 4.下列正确描述图中四地秋景的是 A.K地深绿背景下的大片金黄 B.L地登高寻秋景 C.F地秋色从城市点染到山地 D.G地到谷底中寻找秋色 5.属于图中四地主要的秋之物产的是 A.K地玉米 B.L地马铃薯 C.F地柑橘 D.G地苹果 下图中PN、QN分别为一段纬线和晨线,P、Q两点位于同一经线圈且纬度相差40°。 Q点此时日出正北方,且当日正午太阳高度为10°。读图3完成6~7题。 图3 6.P点纬度为 A.45°N B.45°S C.55°N D.55°S 7.此时,若一架飞机从N地起飞,6小时后到达P地,则 A.P地正值日落 B.P地正值正午 C.太阳位于P地正东方向 D.P地地方时18:00 图4图4中,假设某地域内每个居民的重量都相等,则在该地域全部空间平面上力矩达到平衡的点就是人口重心。每当人口分布状况发生变化,人口重心就会有相应的移动。从一个时期人口分布重心的移动轨迹中,可以看出全地域人口分布变化的总趋势。读“我国汉族和少数民族人口重心迁移示意图”,完成第8~9 图4 8.下列关于我国人口重心迁移趋势的判断,正确的是 A.①表示少数民族人口重心迁移,②表示汉族人口重心迁移 ? B.人口重心的迁移与经济重心的迁移没有关系 ? C.少数民族人口重心迁移西迁明显 ? D.相对于少数民族,汉族人口重心向南迁移趋势明显 9.我国少数民族分布人口重心大致位于 ? A.四川盆地???? B.青藏高原??? C.江南丘陵?? D.东北平原 出行期望线是连接起点和终点的直线,宽度表示出行期望量的大小,圆圈的大小表示区域内出行产生的吸引能力。读图5回答10~11题。 图 图5 10.出行期望量 A.与聚落之间的距离没有相关性 B.与聚落的规模呈负相关性 C.与聚落之间的距离呈正相关 D.与聚落的规模呈正相关性 11.实际交通线的建设,一般是 A.按照人口多少的需要 B.按照聚落规模的大小 C.按照聚落之间的远近 D.按照出行期望量的大小 12.汉唐“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明代废丞相后,内阁首辅“预机务,出纳帝命,率遵祖宪,奉陈规诲,点简题奏,拟议批答,以被顾问”。与汉唐丞相不同,明代内阁首辅 ①奉命拟旨,没有建议决定权 ②可以封驳皇帝谕旨 ③不能直接插手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政务 ④可以直接插手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政务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3.“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描述的古代文学成就是 A.楚辞 B.唐诗 C.宋词 D.元曲 14.杜威访问中国时评论道:“世上似乎没有一个国家的学生像中国的学生这样,一致而热切地追求现代的和新的思想,特别是关于社会方面的。同时,也很少见到一个国家像中国一样,有些辨论本来可以用来维护已建立的秩序和现状的,却一点不被重视——事实上,闭口中不谈”。杜威评论的历史事件是 A.戊戌变法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一二?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