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亭县新农村建设及农业农村工作调查的报告 》.doc

《华亭县新农村建设及农业农村工作调查的报告 》.doc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华亭县新农村建设及农业农村工作调查的报告 》

华亭县新农村建设及农业农村工作研究 为了全面配合做好《国务院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专题调研组来平调研准备工作,县农办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和乡镇围绕“加快华亭农业发展问题”开展深入调研,分析形势,查找问题,提出对策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县情 华亭县位于陕甘宁交汇处,属高寒阴湿土石山区,平均海拔1300m,年平均气温7.9℃,降水量615毫米。总面积1183平方公里,辖5镇、5乡、1个街道办事处、1个省列工业园区,有101个行政村、24个社区居委会。全县总人口1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17万人,耕地面积41.8万亩,其中山地面积36.94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5.7%,人均耕地3.17亩。 华亭是典型的资源型工业县份,从历史上就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农业发展基础脆弱的县份。近年来,以煤炭采掘为主导的地方工业经济发展迅猛,农业农村经济也有了突破性发展。但受立地条件、传统观念、发展基础等“瓶颈”制约,农业产业化开发起步晚,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发展滞后,农民行路、吃水、上学、看病、就业、住房、看电视、增收“八难”问题尤为突出,城乡二元结构特征特别明显,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采矿塌陷问题日趋严重,城乡差异日趋拉大,农村小康多项指标落后于全市其它县(区),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面临巨大压力。夯实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解决好“三农”问题是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 二、新农村建设及农业农村发展现状 (一)主要成效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华亭县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一系列关于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文件精神,坚持以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为方向,以新农村建设统揽农业农村工作全局,紧紧围绕“二十字”方针,坚持以村为主、一村一策、整村推进、联合重组的原则,按照“规划先行、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抓点示范、整体推进”的要求,发挥工业经济优势,实施“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战略,集中力量大打新农村建设攻坚战,农业农村工作实现了华亭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2008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2亿元,大口径财政收入8.0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3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2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10元,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跃居全省69个县(市)第5位,在全市率先实现了总体小康。全县农业总产值(现价)、农业增加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比“十五”末增长了32.4%、35.3%和35.6%,达到5.48亿元、3.45亿元和2810元,在六个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1、财政支农增活力。在不折不扣地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基础上,坚持以上年地方财政收入的9%列支支农资金(2008年提高到13%),累计投入县财政资金10752万元,贴息818万元,激活信贷资金5186万元,重点扶持农业产业开发、龙头企业建办、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通过财政支农,不仅夯实了农业基础,推动了农村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减轻了农民负担,让他们共享公共财政的阳光,从根本上激发了农民致富增收的热情和活力。 2、产业富农促增收。按照“东果西药整县牛”的产业布局,大力实施“1125”(10万亩饲草,10万头肉牛,20万亩核桃,5万亩药材)产业化工程,着力培育农民增收产业。建办65个科技示范园(点),新建标准化肉牛养殖小区4个、养猪小区8个,组建各类经济组织和专业协会达到178个,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3户,建成“全国核桃标准化种植示范县”和“全国绿色食品(核桃)原料标准化基地”,“华亭大黄”、“华亭独活”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已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依法核准注册,基本实现了“五个一”目标(人均1亩药、1亩核桃、1亩特色产业、1头牛,牛均1亩草),农业产业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份额达到41%。 3、设施利农改环境。以实现通乡公路油筑、通村道路硬化、通社公路等级化和全县自来水化为目标,累计硬化通村道路35条160公里,完成通社道路等级化改造72条307公里,覆盖全县114个村(社区)的80%以上,开通了12条公交线路,开工建设乡村客运站点11个;投资3900万元实施“西水东调”工程,解决了8.5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大力实施“圈”、“带”、“点”新农村示范工程,先后在63个村实施新村建设和旧村改造工程。扶持完成安口、东华、西华、砚峡等乡镇偏远山区和采矿塌陷区移民1274户4841人。支持13个村近20000名村民整体实行“农转非”。东华镇东峡社区、西关社区、安口镇安丰社区、砚峡乡砚峡村等村(社区)近1000 户群众集中住上了“单元楼”,部分群众搬进了“小别墅”。10个小城镇建设稳步推进,城镇吸纳农村人口,带动农村发展的功能进一步完善。 4、科教兴农强素质。坚持把

文档评论(0)

skvdnd5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