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学英语写作Unit 6
Unit 6 论据的种类及标准
在前五个单元里我们讨论了有关说明文和议论文的写作方
法,其中包括文章的结构、紧扣论题和展开段落等三方面的内容。
其中,紧扣论题强调的是文章的各个部分都要围绕全文的中心议
题去写,突出的是内容和论题的相关性。展开段落探讨的是论证
的手段是否有助于作者阐明观点。然而,单纯掌握了这两点还不
能保证文章具有说服力。这就是本单元和下一个单元将要介绍的
内容:论据的种类及其标准——如何选择有利于论点的论据。如
前所述,论据就是作者为了证明自己观点而使用的证据。证据的
种类有很多,比如事例、常识、统计数据或类比等。我们有过这
样的体验,有些议论文写得文笔犀利、切中要害,有些议论文则
显得苍白无力、达不到作者预期的效果。其中的关键就在于论据
的使用上。
读过鲁迅文章的读者大都会有这样的体会,鲁迅在向自己的
论敌开战时总是备有准确、扣题和充足的论据,这些事实正好能
够击中对方的要害,难以反驳。比如在《友邦
惊诧论》(鲁迅杂文选集,2000)中,鲁迅针对国民党政府反对学
生请愿并以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对此事的惊诧态度为由镇压学
生的事件进行了反驳。作者围绕…晾诧”二字选择有利于自己的
论据,向国民党反动政府投去了锋利的匕首。作者使用的第一个
事实是帝国主义分子对日本侵略中国的行为没有表现出惊诧,对
国民党涂炭民生也没有表现出惊诧,他们唯独对中国学生抗议国
民党卖国投降的行径表现出惊诧。读者不难看出英、法等国的不
良居心。作者进而批判国民党政府唯帝国主义分子马首是瞻的卑
劣行径。使整篇文章有理有据、读来令人信服。
同样,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为了反驳
“中国人失去自信”这一论断选用了人们普遍认同的常识进行论
证。他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
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
迅杂文选集,2000)。这样的论证手段可以引起读者的共鸣。
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一些同学的作文虽然观点正
确,但在论证的过程中倾向于过多地使用一些缺乏证据支持的断
言(assertions),这可能跟我们过去养成的热衷于空喊口号的习惯
有关。或者有时尽管举出了证据,但缺乏针对性,因此不足以说
服读者。所以,本单元致力于回答以下问题:
1.议论文证据的种类有哪些?
2.有利证据的标准是什么?
3.论证的方法分几种?
让我们先来读一组由同学写的习作。题目是由同学
确定的。这一次他们写的是对日本卡通故事及卡通片的
评论性文章,题目是“是艺术还是糟粕?” 三个同学对这一问题
没有达成一致,有的认为日本卡通属于艺术,有的则不然。他们
在论证的方式上都存在一些缺陷。
Student Essay 16
Art or Rubbish?
1 People’s view on Japanese cartoon has been controversial ever since. Those crazy fans claim the cartoon [consider this type of cartoon] to be a branch of art. Their opponents, however, call [think] the cartoon “childish and ridiculous rubbish.” These two extreme opinions clashed. It raised such a question: Should we crown the cartoon [Japanese cartoon] as art? On the other hand [Or], is it too early to do so?
2 Nowadays, dozens of cartoons were produced every month. Most of them were sold, read, and then forgotten in a very short time. Why? They looked so alike [They looked so much alike]. Their plots are similar, and their styles resemble each other’s. Hundreds of cartoon stories happen in the “dreary, postindustrial, Tokyo-like city” [Tokyo-like cities]. Hundreds another [Hundreds of others]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