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潭古亭三月朝(上).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靳潭古亭三月朝(上)

靳潭古亭三月朝(上) ——雕花神龛 淤溪镇有一片古老的村庄叫靳潭,古村里有座古庙西林庵,很久以来,村上的人都称之为西庙。该庙的规模体量并不大,单体建筑三开间,五架梁硬山顶,墙体小刀勾缝清水风格,蝴蝶瓦屋面,前檐七道封砖,主间设对开穿栓木门,门檐正中嵌置天然大理石匾额,正楷阴刻“西林庵”。 一、古村根基 里下河地区港汊纵横水网密布,村庄建房用地历来紧俏,寸土寸金。西林庵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220多年前的靳潭人,为建成西林庵,众志成城垒筑房基,该要付出多么艰辛的劳动。但在那时的一方天地里,为了祈求日月光华的恩泽,为了降服水妖洪魔的肆虐威胁,靳潭人的祖先果真在冰天雪地的隆冬季节,凭一副铁肩挑来湿漉漉、水淋淋的泥土,在河滨水畔夯成千秋大业西林庵的根基。 如今,陆路交通人流如潮,骑电瓶车、摩托车的年轻人,风驰电掣穿行于村中的水泥街道,转弯抹角来到西林庵观赏胜地古迹,下得车来,当双脚踩踏在坚硬如铁的路面时,是否知道眼前的这座古庙宇确实来之不易。别的再有价值的文物古董都暂且不看,稍作短暂的停留,稍微眯住双眼,静思片刻,用心细听,耳边便会訇然响起震天撼地的历史回音。(幻灯片之一:文字)那高亢激越的挑泥号子,雄浑粗犷的打夯号子,锁闭“龙口”时木瓦工匠唱出的“合子”,落成开光之日载歌载舞吼出的曲子,这一切汇成“靳潭之歌”的多声部,从时光隧道的那一头涌动着呼啸而来。起承转合的旋律迸发出一个古朴苍劲的主题:靳潭人勤劳奋发团结向上创造有为,这就是靳潭古村的根基。 二、材料特质 其实,名观古刹的泥土都有说不完的故事,只不过人们没有潜心诠释西林庵脚下泥土的历史信息。康乾盛世靳潭村的繁荣景象远近闻名,香火兴旺的西林庵记录着古老村庄的人文佳话。(幻灯片之二:图片、文字)西林庵作为历史古建筑虽然没有飞檐翘角和雕梁画栋,看起来貌不惊人,但就是这座小小的庵堂恰是藏着天下少有的宝贝。这宝贝是姜堰市文物保护单位,是安居民间崇拜偶像真武大帝的神龛。 这座神龛的设计特点模仿古代亭阁的结构方式,是一座袖珍式的古代建筑雕花亭,通体上下构成质地为上等红木材料,资深艺高的雕刻老艺人素称为“一棵红”,意思是材料来源讲究用同一棵红木树种。省、市的古建筑专家现场点评,苏中里下河南缘乡村的古庵里竟藏有如此高文化品位的传世文物,是一方水土的神奇造化。靳潭雕花古亭美仑美奂堪称杰作,从民俗风情、民间信仰等方面生动见证清代扬州地区的建筑史、木雕史和社会生活史,值得子孙后代引以自豪,应该多加重视和保护。 三、准确纪年 准确纪年是追忆历史景况的忠实向导。据雕花古亭隐匿部位的文字记载,该亭于清朝乾隆(1736-1795年)晚期五十四年(1789)设计动工,历时30年,直到嘉庆(1796-1820年)二十三年(1818)竣工落成,其间从未间断施工,距今约200年时间。由当时地方开明绅士袁鸿鸣独资承担建造,聘请江浙地区享有盛名的木雕大师独创完成。30年光阴,寒暑易节日月轮回。这位不留姓名的一代艺杰呕心沥血,凭借高深的传统文化素养和炉火纯青的匠心技艺,创制成功象征靳潭历史辉煌的得意之作。(幻灯片之三:文字)有准确纪年的雕花神龛,不仅说明一代匠师对历史的负责态度,也印证靳潭祖先对子孙后代寄以深切的厚望。 四、结构内容 (一)、分合自如,动静相生 (幻灯片之四:图片、文字)靳潭雕花古亭老道天成,设计为可以抬行移动的纯木雕花艺术作品。通体上下净高3.15米,整体结构分为五大部分:亭底座、亭腿足、亭身腰、亭肩脊、亭冠首。五大部分顺次分层,层层榫卯暗接,自下而上井然有序。必要时可以自如分层卸开联合,严丝密缝毫厘不爽。分合有期张驰有度,设计者初始的良苦用心莫外于动静相宜的文化理念。分寓于动,合隶于静。动则活,静则蓄。天地万物在活力和蓄力的有机转换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战国时代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儒家阵营中后起的健将荀子在《天论》中说:“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意思是说,顺从天而赞美它,还不如掌握它的变化规律去利用它!荀子强调人类的主观能动性,驾驭自然为人类发展服务。 靳潭雕花古亭分合自然动静相生的构造特点,并不是随意脑袋一拍就弹线开锯的,事先深谋远虑成竹在胸,全在于高人一筹的文化积累,其主题基调在于儒家理念的重要一脉。作为木雕精品的神龛古亭,静立也好,运行也罢,不管历史风云如何变幻,它都一如既往地向世间知书达理的人们讲述一个深入浅出的道理:分与合是自然,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是“天”定的。(幻灯片之五:文字)神龛里的神灵偶像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理想化身,祭拜神灵抬举偶像是祖宗遗传下来的风俗,实质是审视自我战胜自我的一种规定化形式。 靳潭雕花古亭上下五层都呈六角形。民俗文化辞典中,“六”文化的内涵博大精深,天文地理万事万物无所不包,能悟出许

文档评论(0)

5201314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201001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