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药毒性与影响因素研究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中药毒性与影响因素研究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河南 郑州 450000)
【摘要】 目的:探究中药的毒性与其影响因素。方法:根据临床用药经验结合相关文献查询总结中药毒性和其影响因素。结果:中药的毒性与产地、炮制方法以及配伍用药等因素相关,传统的中药治疗有以毒攻毒的方法,总体而言中药治疗的安全系数比西药高得多。结论:在运用中药治疗的过程中药注意与中药相关毒性因素,在提高中药治疗基础上也要注意减少毒副作用。
【关键词】 中药毒性;配伍治疗;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9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1-0315-02
中医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瑰宝,中药具有毒副作用少、安全系数高等优点。近年来由于中药引起中毒及不良反应事件增多,比如“关木通事件”报道后,中药毒性的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1]。因此有必要对中药的毒性及其影响的相关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笔者根据自我多年的临床用药经验结合相关文献的报道,对所中药及其毒性进行分析总结,现将研究作如下报道。
1.中药药性与毒性
凡是药物均会有一定的活性,使用得当可以纠偏扶正,用之不当会产生毒副作用。现代药理研究[2],中药的毒物性质可以分为两种:①有毒成分为非治疗成分,比如半夏、苍耳子以及白果等,将此类药材的毒性成分去掉即可防止中毒;②毒性成分为治疗成分比如巴豆、马钱子等,如果将其去掉将失去治疗作用,如果使用生药又会引起中毒,此时只能降低毒物性质的含量来减少毒性从而保持药效。因此我们认为中药的有毒或者无毒都是相对的,单纯定义某药有毒或者无毒,并将其绝对化,有悖于科学。
2.毒性影响因素
2.1 品种因素
我国地大物博,具有非常丰富的中药资源,中药品种繁多,因此临床可能因为品种的乱用而引起中毒。比如木通有马兜铃科的木通和木通科的木通之分,木通科的木通无毒,但是马兜铃科的木通会引起急性肾衰。又比如防己有广防己和汉防己之分,其中广防己中含有马兜铃酸等成分,显示出较强的肾毒性[3]。因此在使用??药治疗时候要严格把关药品的质量,规范药品的来源、种类、用药部位等各个环节,避免用药错误而引起毒性事件。
2.2 炮制因素
炮制的目的之一是降低或者消除药物毒性作用,从而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因此中药如果炮制不当不仅达不到临床治疗效果更可能会引起中毒从而危害生命。传统对于炮制的方法很多,比如加热、漂洗、制霜等。比如半夏有毒,可以通过与白矾、生姜同煮从而炮制成为姜半夏,或者和甘草石灰等各种辅料分别炮制成为法半夏、半夏油、清半夏等,使得半夏毒性降低。如果炮制方法失当则会产生剧毒。
比如火炼朱砂会析出水银。因此在炮制的过程中药严格按照标准的炮制方法,避免炮制过程中产生毒性作用。
2.3 配伍
药物配伍使严格遵循中医治疗的传统形式,配伍得到可以消除某些不良反应,加大治疗作用。比如生姜配伍半夏,既可以增强止吐的疗效,生姜更可以制约半夏的毒副作用。《金匮要略》中提到,用乌头必要蜂蜜,因为蜂蜜可以解毒乌头具有的毒性。有研究报道[4],蜂蜜与乌头的水煎剂或者蜂蜜与乌头粉末的混悬液,在给小鼠灌胃后,均能降低乌头毒性,与单纯使用乌头的疗效相当。
2.4 药物用量与时间
中药的用药、用药时间与药物的毒性息息相关。临床具有许多案例表明,大面积涂抹斑蝥而导致中毒死亡、关木通及益母草致肾功能衰竭。用药还需要注意用药时间,尤其是蓄积性非常强的药物。短期的用药一般不会表现出太大的毒性作用,但是长期反复用药可能会引起毒性的蓄积,从而导致中毒,比如长期服用人参会导致鼻出血。
2.5 煎煮与服用方法
中药的毒性还和煎煮方法和服用方法相关。中医认为“唐者荡也,丸者缓也,散者散也”讲的是剂型与药性和作用快慢的关系。煎煮的时间对中药的药性关系比较大。乌头等药物中含有乌头碱,如果采用先煎久煮的方式,则药物中就会含有剧毒的双酯型生物碱,经过水久煮后就会被水解,生成毒性比较弱的单酯型的生物碱,使得毒性大大降低。此外服用方法恰当与否也会直接影响药物毒性。比如关木通,服用3~6g剂量未见毒性,但是一次服用剂量达到60g,就会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5]。
3.小结
中药的毒性是相对而言的是客观存在的。在长期的治疗经验中级已经有了以毒攻毒的治疗方法,比如砒霜、蜈蚣等,不同的疾病会使用不同的中药活性成分,因此就会带来“毒”药去治病,从而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古代的十八反、十九畏等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