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的思考.doc

关于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的思考.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的思考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关于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的思考 周付国 河北省沙河市桥西学区 054100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当前基础教育和课程改革中的亮点和热点,承载着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职能。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和课程形态,“重要的问题在于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封闭的、脱离现实生活和偏重于知识传授的倾向,构建一种有助于学生投入社会生活、亲历实践过程的课程与教学体系,倡导一种积极的学习方式和全新的教育视野”。 但囿于教师的知识结构、学生的认知水平、传统教育的思维惯性以及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加上在课程实施中的导向等原因,出现了一些需要商榷的问题。在不少地区,综合实践课程的常态化实施更是远远做不到。除去众所周知的原因外,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把握综合实践课程的基本方向。 综合实践课程的定义不再赘言,这里只想从综合实践课程的特性谈一下与其它学科(课程)的区别。综合实践课程不是校本课程,虽然它们都依据学生的兴趣,都要整合校内外资源尤其是区域资源,一般都没有现成的教材,但校本课程更多依赖于学校资源和教师资源,例如教师在音体美舞方面有突出才能,依据学生兴趣,成立艺术小组,促进了学生艺术才能的提高,其目标是鲜明的,其结果是预知的或可以预知的,其探究性、实践性是在其知识技能内部的学习、体验和转化,其课程评价是结果。但综合实践课程的载体是问题,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还可以是探求研究结论)”的过程,目标是确立主题后的假设,结果有可能是未知的,关注的是学生经历、体验和探究过程中的认知、创造、分享、合作意识和精神,关注习惯、方法、策略更多一些。 综合实践课程与主题教育活动的关系,首先说主题教育活动是综合实践课程很好的载体,与学校德育教育相结合,使得综合实践活动丰富多彩。但主题教育活动本身不是综合实践活动,因为它不是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究的过程,其设计、方法、内容、活动、手段、结果表达是学校、教师活动目标的达成,结果是清楚预设的,教育理念和价值取向与综合实践活动有较大的区别。例如“关爱学校花草树木”是主题教育活动,“××学校小学生踩踏草坪情况的调查”则可能是综合实践活动。“缤纷五月,送给母亲节的礼物”让学生自行设计、排练,通过自己喜欢的形式表达对母亲的敬仰,可以做成综合实践活动;但学校统一布置让学生回家都给母亲洗一次脚,说成主题教育活动更准确一些。学生为菜地拔了一节课的草,就不能叫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在学校、团队组织的号召下参与打扫社区卫生、照顾孤寡老人等只是主题教育活动,而一般美术课上学生用豆子作画、布贴画等只是传统课程的成果而已。 二、课程实施中的课题化、专家化倾向为课程实施设置了太高的门槛。 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及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培养最终要在课程实施中得到体现。对教师的专业理论培训是必需的,但在当前教师师资不均衡、主客观条件尚不完全具备的条件下,综合实践课程沿用课题申报、论证、实施、结题成果的模式只能让更多的老师和学校望而却步。专家的理论指导要让当今的多数老师内化为实践行动,还真的不能有太多期望。现在有些专家推行的综合实践课程实施大致分为十多个步骤,即主题选定、研究内容与背景、研究意义及目的、活动准备、归结子课题、人员分工、预期成果及表达方式、制定方案、方案论证与交流、活动实施、阶段性小结(中期汇报交流、评价)、成果展示、资料收集整理、活动评价、师生反思等。别说是学生,让老师去做这样的填空题都有困难。这样的“阳春白雪”、“天籁之音”造成的“曲高和寡”和“想说爱你不容易”真的是课程改革所需要的吗? 课程只有走近师生、走进学校,才会焕发生机和魅力;专家多具体指导而不是诘问,多沟通交流而不是批评,才能推进课程的常态实施。于是想起“百家讲坛”之路和中央少儿频道的《快乐体验》栏目,简化一些步骤如何?例如“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作用”在主题确定中已体现出来,可否不写出来?产生子课题时可否“学生自选与教师引导制定相结合”,让问题简单化、具体化?方案论证时是否简单些?成果展示可否让每一位学生都谈谈有形的、无形的经验教训和过程中的喜怒哀乐,不用那么全,不用屈从于老师的目标而“为赋新词强说愁”?多元评价可否每次有所侧重,不用面面俱到,多倾听学生自己的感悟和评价?……许多事情可以慢慢来,逐步培养,逐步提高,别让这一开放、动态、主动、多元的课程学习状态走了样,弄得学术氛围太浓,搞得人身心疲惫,失去了兴趣,成为师生新的负担。 三、注意综合实践课程的均衡发展。 许多校长、教师、学生认为综合实践课程就是社会活动,只有轰轰烈烈、大张旗鼓才能彰显课程的内涵。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