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淡水珍珠.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淡水珍珠

中国淡水珍珠 江苏省苏州渭塘中国珍珠城 . 江西都昌的周溪镇,被称为中国淡水珍珠之乡.海南的珍珠好 中国珍珠养殖之父熊大仁教授的主要科技成就和贡献是对珍珠养殖的研究。 人工养殖珍珠最早起源于我国。我国宋代庞元英《文昌杂录》载:“谢公景温云:有一养珠法,以今所作假珠,择光莹圆润者。取稍大蚌蛤,以清水浸之,伺其口开,急以珠投之。频换清水,夜置月中……经两秋即成真珠矣。”此后,劳动人民又发明了人工养殖佛像珍珠。 人工育珠在中国失传后,本世纪初却在日本兴起。1890年,日本岛羽地方有一叫御木本幸吉的青年,用与我国古代养殖佛像珍珠相似的方法,将圆珠状珠粒粘在马氏珠母贝的壳内,于1893年养成五粒半珠状的珍珠,成为近代人工珍珠养殖的开创者。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改进,日本的珍珠养殖业迅速发展,到1928年已独霸世界珍珠市场。 熊大仁立志要让珍珠养殖业在中国复兴。在日本留学时,他就着力于珍珠的研究,并注意收集有关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刻苦研究,不断探索,为重振我国珍珠养殖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谱写了我国人工珍珠养殖史的新篇章。 指导我国现代海水有核珍珠人工培育首获成功 珍珠国际市场上素有“西珠不如东珠,东珠不如南珠”的说法,西珠是西方产珍珠,东珠是日本产珍珠,南珠产于我国南海,尤以合浦所产珠质最优。周总理十分关怀我国珍珠事业的发展,曾指示一定要把南珠发展起来。 1958年,中共湛江地委在名扬中外的合浦珍珠产地——广西北海(当时归属广东湛江地区)成立珍珠养殖场,商请时任暨南大学水产系主任的熊大仁,亲临指导,实行教育与生产相结合,专家与工人相结合。熊大仁接受邀请,带领水产系学生来到北海珍珠场开门办学,指导培育成功我国第一批海水人工有核珍珠。 他编写了《珍珠的养殖》一书,从珍珠贝的生态,珍珠的成因,到珍珠养殖作业每道程序的操作技术要求,作了详尽系统的论述。这是我国关于珍珠养殖的第一本专著。 1960年,北海珍珠养殖场终于养殖成功了我国第一批海水人工珍珠。之后,熊大仁和他的助手们又不断改进插核技术,使固核率和成珠率日益提高,为我国海水珍珠养殖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突破淡水无核珍珠养殖的技术难关 1958年,广东水产学校教师吴教东曾进行养殖淡水有核珍珠的试验,取得初步成果,但由于种种原因,试验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广东水产学校和暨南大学水产系合并为广东水产专科学校后,1962年春,由熊大仁为技术指导,继续进行淡水珍珠的研究。 熊大仁经过反复试验,终于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所育出的珍珠颜色洁白,光泽明亮,符合商品质量要求,攻克了淡水无核珍珠颜色灰白的质量问题。 熊大仁等人的研究成果标志着中国河蚌珍珠养殖的复兴。1963年,熊大仁等人的研究成果论文《河蚌无核珍珠的初步研究》在中国水产学会成立大会上宣读,引起强烈的反响。此后,河蚌无核珍珠养殖技术在江苏、浙江、湖南等省大规模推广,使我国淡水珍珠养殖业迅猛发展,年产量已大大超过珍珠王国日本。 提高珍珠产量 常规的珍珠养殖周期比较长,从贝苗养成可供插核的母贝需2.5—3年,插核后养成珍珠又需2.5—3年,整个珍珠生产周期需要5—6年,成为制约珍珠养殖业发展的一大原因。 1972年,在熊大仁的指导下,开展利用特选溶液处理外套膜小片缩短育珠期的试验。开始时用浓度为2%的溶液对外套膜小片浸泡3分钟后再植入育珠母贝,经过9个月的养育,结果珍珠层的平均厚度达395.72微米,最厚的达591.18微米。而对照组的珍珠层平均厚度只有299.45微米,最厚的也只有542.92微米。试验证实处理后的小片能加速珍珠的形成,并提高珍珠的质量,效果是显著的。此后熊大仁又进一步指导进行处理溶液浓度梯度的试验,经过6个月又25天的培育试验结果,优选出浓度为3%溶液处理过的外套膜小片效果最好,珠层平均厚度达404.97微米,最厚的达624.07微米。这样,1974年后,广东、广西母贝插核后养殖一年就可收获。两省普遍推广应用,经8—12个月育珠期,珍珠层厚度达1000多微米,超过外贸要求600微米以上的标准。 特选溶液处理外套膜小片缩短育珠期试验成功,使育珠期由常规的2.5—3年缩短为1年,大大地加快了珍珠生产。这项成果获得了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此后,于1978年,熊大仁又着手指导“珍珠贝早春育苗,缩短母贝养成期的试验”,再次取得成功。按常规,人工养殖珍珠贝,是在5—6月间捞取自然海区的幼贝,在养殖区附着放养养成,培育成育珠母贝需2.5—3年。熊大仁指导他的同事们,在冬末1月开始,选用人工养成或天然长成的母贝作亲贝,移养于饲养池内,控制水温,投足饵料,使亲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