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衣植物特征.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衣植物特征

地衣植物特征 地衣植物,就是真菌和藻类共生的一类特殊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能生活在各种环境中,被称为“植物界的拓荒先锋”。共生的真菌大多是子囊菌,少数是担子菌,能吸收水和无机盐,并包被藻体;共生的藻类主要是蓝藻和绿藻,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复合有机体   地衣是藻类和真菌组合在一起共生的复合有机体。是没有根茎叶分化,结构简单的、多年生的原植体植 物。由于藻类和菌类之间长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而成为1个单独的固定有机体类群。使其既没于一般真菌,也不同于一般藻类。而具有独特的形态、结构、生理和遗传等特征。它们是植物多年发展演化的结果。因此,把地衣当作一个独立的门看待。本门全世界约500多属,25000余种。   构成地衣的藻类:主要是蓝藻和绿藻。蓝藻主要是念珠藻属,绿藻主要是共球藻属。   构成地衣的真菌:大多数是子囊菌,少数是担子菌。构成地衣的真菌在许多生理特性方面都不同于一般真菌,特称为“地衣型真菌”。真菌在地衣体构造上占主要部分。地衣原植体的形态几乎完全是由共生的真菌决定的。藻类分布在地衣植物的内部,形成一层藻胞或若干团藻胞或分散在菌丝中。   藻、菌共生的关系是:藻细胞进行光合作用为整个地衣植物体制造有机养分,而菌丝则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为藻类进行光合作用提供原料,并使藻细胞保持一定湿度,不致干死。这样构成了地衣的藻菌之间互惠互利的共生关系。但有人做过试验,将地衣植物体中的藻类和真菌分开培养,发现藻类可以生活很长时间,而真菌被饿死。说明真菌不能单独生活,地衣体中的真菌必须依靠藻类生活。这是因为,真菌长期与藻类共生以后,自身细胞在产生生活物质或酶等方面已发生了变化。 编辑本段地衣分布   地衣的分布:①地衣喜光,怕空气污染。大多数地衣地喜光植物,同时也要求空气新鲜。因此,在人烟密集的城市或有污染的工业区很难见到地衣植物。②地衣一般生长很慢。尤其是壳状地衣。③地衣能生活在干旱和寒冷环境。地衣能忍受长期干旱,干旱时休眠,雨后恢复生长。因此,地衣可生活在峭壁、岩石、树皮或沙漠地上。地衣的耐寒性很强,在高山带、冻土带和南、北极地区,其他植物不能生存,而地衣能够生长、发育、繁殖得很好,常常形成一望无际的广袤地衣群落。成为高山、极地动物的主要食物。 编辑本段形态构造 地衣的形态   按生长型,地衣的形态基本上可分为3种类型:   1、壳状地衣:地衣体是一种具有色彩的多种多样的壳状物,菌丝与基质紧密相连,有的菌丝还伸入基质中。因此,地衣体与基质很难剥离。壳状地衣约占全部地衣的80%。如生活于岩石上的茶渍衣属(Lecanora)和生于树皮上的文字衣属(Graphis)。   2、叶状地衣:地衣体扁平,有背腹之分,呈叶片状,四周有瓣状裂片,下方(腹面)以假根或脐固着在基物上,易与基质剥离。如生活在草地上的地卷衣属(Peltigera)、脐衣属(Umbilicaria)和生在岩石或树皮上的梅衣属(Parmelia)(如图)。   3、枝状地衣:地衣体直立或下垂,呈树枝状或柱状,多数具分枝,仅基部附着于基质上。如直立地上的石蕊属(Cladonia)和悬垂分枝,生于云杉、铁杉、冷杉树枝上的松萝属(Usnea)等。(如图)枝状地衣的生长速度比壳状、叶状地衣快很多。大量的花松萝属地衣悬在树上,会导致树木的死亡。(另据报道:松萝地衣是滇金丝猴的主要食物,由于滇金丝猴食物单一,现在灭绝的可能很大。 地衣的构造   将地衣体横切,可看到其内部构造:   内部一般可分为上皮层、藻胞层、髓层和下皮层。上皮层和下皮层均由致密交织的菌丝构成。根据藻类细胞在地衣体内部的分布情况,通常在结构上,将地衣分为2种类型:   1、 异层地衣:藻类细胞聚集在上皮层之下,形成1层明显的藻胞层。髓层介于藻胞层和下皮层之间,由一些疏松的菌丝构成。髓层中没有或只有很少的藻细胞。这样的构造称为“异层地衣。梅衣属(Parmelia)和蜈蚣衣属(Physcia)。   2、 同层地衣:在横切面上,上皮层之下没有明显的单独的藻胞层结构,藻细胞在髓层菌丝中均匀地分布。这样的构造称为“同层地衣”。如猫耳衣属(Leptogium)。   叶状地衣一般为异层地衣。壳状地衣多为同层地衣,壳状地衣无下皮层,髓层与基质直接相连。枝状地衣为异层地衣。而内部构造呈辐射式,外皮层致密,很薄的藻胞层包围中轴型的髓层,或髓层为中空的。   一些地衣体有多种色彩,主要是由构成上皮层的菌丝细胞中含有大量橙色、黄色或其他色素而形成的。 编辑本段地衣繁殖   地衣的繁殖方法主要有营养繁殖和有性生殖。   1、营养繁殖:是最普通的繁殖形式。主要是地衣体的断裂,1个地衣体断(碎)裂为数个裂片,每个裂片均可发育为新个体。   2、有性生殖:有性生殖为地衣体中的子囊菌和担子菌进行的。产生子囊孢子或担孢子。前者称子囊菌地衣,占地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