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主义的调研要不得.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形式主义的调研要不得

形式主义的调研要不得 形式主义的调研要不得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原本是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教条主义的有效工作途径和方法,与“四风”应该是冰炭难容、格格不入的。但近些年来,人们却发觉一些调查研究遭受到形式主义的侵蚀,沾染上了形式主义的坏毛病,不同程度地存在“调研走过场、讲话唱高腔、语言翻新样”等现象,与人民群众的距离越拉越远,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越走越近。调查研究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作秀,这是一件值得注意的事情。 少数人“拍脑袋”想当然。有的时候,不是在决策之前做深入细致的调研,没有认真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反映,仅依据少数“精英”的主意,便草率地作出某项决定,以致在执行中出现适得其反的结果。比如有人说,长假期间免收小车过路费,可以带动内需、促进消费、增加地方经济收入。乍一听起来很有道理,也就没多加考虑,稍做一番象征性的小范围调研之后,便匆忙把通知一发,造成的后果是“小车一起上路、大车跟着拥堵、车水马龙无尽头、高速路成了停车场”,好心换来的是一片抱怨声。对于这种类似的做法,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曾经提出过尖锐批评,“只有蠢人,才是他一个人,或者邀集一堆人,不作调查,而只是冥思苦索地‘想办法’,‘打主意’”。在工作中,我们当不得这样的“蠢人”。 顺从上级领导的意图。不经意间,有人会把调查研究当作对上级领导某种意图的诠释和论证,“只唯上,不唯实”,凭着虔诚,盲目顺从,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有时明知上级的思考并不缜密周全,观点也未必成熟,但还是竭力在调研中迎合上级的要求。如前些年有的上级领导认为某个产业项目具有发展前景,应该抢抓时机、大干快上,于是乎在调研中,领导意图先入为主,只着眼项目的可行性一面,没有把不可行性的另一面摸深摸透,导致领导决策出现偏差,结果是项目上马、产能过剩、市场冷落。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严厉指出:“盲目地表面上完全无异议地执行上级的指示,这不是真正在执行上级的指示,这是反对上级指示或者对上级指示怠工的最妙方法。”毛泽东的这段话可谓是一针见血、入木三分,现在听起来仍然觉得很有分量。 身子不能沉下去。调研的根本要求是要沉下身子“接地气”,从群众中汲取营养,不能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反观当今一些调研的通行做法,是事先踩点、设计路线、确定方案,然后按部就班地“坐在车上转一转、隔着玻璃看一看、座谈会上谈一谈”。兴师动众,浮光掠影,走平坦的路,看亮丽的点,听顺耳的话,如此浅尝辄止、浮于表面的调研,不仅不能深入群众了解真实情况,反而会引起群众的强烈反感。毛泽东指出,“从不肯伸只脚到社会群众中去调查调查”,“一定要弄坏事情,一定要失掉群众,一定不能解决问题”。这里连用三个“一定”对形式主义的调查进行否定,提醒着调查研究一定要“到群众中作实际调查去”。习近平总书记上任不久,带头深入贫困地区做调查研究,为我们做出了表率,他语重心长地说,调研就是要“看一些最偏僻的地方,最困难的地方,到边远地方去,同群众聚一聚,见见面,聊聊天,有什么不好?”句句透露着对人民群众的深情厚意。 按照固定程式座谈。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毛泽东提出,调查会要开成讨论式,不能“只凭一个人讲他的经验和方法”,与调查内容相关的人员都可以参加。他还说:“那种只随便问一下子,不提出中心问题在会议席上经过辩论的方法,是不能抽出近于正确的结论的。”然而,反观现在的一些调研座谈会,一般都是严格按照议程进行,会场经过布置,人员经过筛选,甲方主官汇报工作,乙方领导肯定经验,相关同志补充成绩,其他人员简单提问。看起来座谈会开得紧凑有序、热热闹闹,气氛也是何其浓烈,可是将座谈会的内容概括起来,无非又是“领导重视、部门努力、单位配合、群众支持、成效显著、面临挑战”那干巴巴的几条。座谈会既听不到不同的声音,又没有讨论互动的热烈场面,缺乏思想交流和观点碰撞。对于这种缺少民主氛围的调研座谈会,要么是听其一面,要么是流于形式,很难从中得出有益的启示和“正确的结论”。 调研材料内容空泛。调研的最终成果表现形式是文字材料。材料内容是否言之有物、言之有据,文字语言是否鲜活生动、朴实简练,关乎整个调研工作的成败。习近平总书记最近指出,“有的单位上报的材料没的看,都是一些表面的话,下去调研回来都是说一片大好形势。我们是要看问题、解决问题的,报这些来有什么用呢?”意味着当下的一些调研材料,还留有“八股”的气息与痕迹,没有情况、没有问题、没有建议、没有对策,专拣好听的话说。此外,也有的调研材料读起来如在云里雾里,“甲乙丙丁、一二三四的一大串”,但不能揭示本质、反映规律,结构相似雷同,内容单薄空泛,正如毛泽东当年批评的那样,“调查的结果就像挂了一篇狗肉账,像乡下人上街听了许多新奇故事,又像站在高山顶上观察人民城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