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格物致知新论
“格物致知”新论
魏祥
湖南省南县行政学校
X
关注成功!
加关注后您将方便地在 我的关注中得到本文献的被引频次变化的通知!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网易微博
摘????要:
历来人们对“物”与“知”的认识众说纷纭, 细细解读有两种主流说法:一是将“物”当作外在之客观实体, 将“知”当作知识来解读;二是将“物”当作内在之自我意识, 将“知”当作智慧来解。通过文本分析, 借助人类学的知识, 我们发现“格物致知”之“格”与“物”含藏着中国人的认知思维特点, 基于先秦象数视域下探究“格物致知”, 可以理清其原始意义。研究“物”的本然之性、“格”的去蔽性与周遍性, 能深刻理解中华认知思维的特性。
关键词:
格物致知; 去蔽性; 周遍性;
作者简介:魏祥 (1979-) , 男, 湖南南县人。讲师, 硕士, 主要从事中国哲学研究。
收稿日期:2017-06-15
The new interpretation on Investigating Things to Seek Truth
WEI Xiang
Nanxian Administration School;
Abstract:
There are various opinions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objects and perception, but they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wo mainstream opinions: one is to treat things as external entities and perception as knowledge, the other is to treat things as internal self-consciousness and perception as wisdom. Through text analysis and the aid of anthropology, we find that investigating things to seek truth contains Chinese cognitive thinking. Through the perspective of divination in Pre-Qin Dynasty, we can achieve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its original meaning. By studying the nature of things, the aletheia and all-round quality of perception, we can gai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cognitive thinking.
Keyword:
Investigating things to seek truth; aletheia; all-round quality;
Received: 2017-06-15
历来有人研究“格物致知”, 研究的范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线性的研究, 即由格物到致知, 由研究外在之“物”到达对知识的探求, 这是走的自然科学之路径;二是立体的研究, 格物即致知, 以“德”为统帅对知识进行诠释, 这是走的德性伦理之路径。对格物致知的进一步研究是欧阳祯人对“格”的诠释, 以宗教的视野来阐释“知”。在先秦巫史文化系统中, 基于象数之学所进行的阐发, 打开了“格物致知”新的研究视野。
一、“格物致知”综述
格物致知的本义, 先看其出处《大学》: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 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 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 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 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知至而后诚其意, 意诚而后心正, 心正而后身修, 身修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1]
这里讲家国天下, 其逻辑认知基础是“致知在格物”或“物格而后知至”, “格物致知”是对其所作的概括。这里有两层底蕴, 一是有因果关联, 有时间的先后, 由“因”必然导出“果”;二是空间上的一体性, 即物格与致知的并在性。具体解释如下, 前半部分是逻辑推演, 先预设一个结果即“明明德”, 之后来倒推其原因, “平天下”是其因, “治国”是其因, 往后又推导出“齐家”, 依次导出“修身”、“正心”、“诚意”、“致知”, 一直到“格物”。这是根据“结果”来推演其“原因”的思维方式。后半部分是从时间序列上讲原因与结果的, “物格”后才有“知至”, “知至”后才有“诚意”, “诚意”后才有“心正”, “心正”后才有“身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高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统编版)专题27《兰亭集序》(解析版).docx VIP
- 浙江省嘉兴市2024年小升初语文试题及答案.pdf VIP
- 你来比划我来猜(经典版)-课件.ppt VIP
- 一种工程结构用EH36热轧H型钢异型坯的生产方法.pdf VIP
- 2025年重庆市高考生物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年高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统编版)专题02《师说》(解析版).docx VIP
- 一种耐高温热轧H型钢及其生产方法.pdf VIP
- 2025年高考化学命题趋势及备考复习策略讲座.pptx
- 2025年中电建电力运维管理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pdf
- Siebel TAS销售管理方法论交流.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