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共享单车营运中民事法律问题探索
共享单车营运中民事法律问题探索
白豪斌
武汉工程大学法商学院
X
关注成功!
加关注后您将方便地在 我的关注中得到本文献的被引频次变化的通知!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网易微博
摘????要:
共享单车在国内伴随着互联网衍生的共享经济近年内迅速发展, 也由此引发了许多法律纠纷, 新闻热度居高不下, 例如大众关注的车企是否将用户押金套牢用于投资运作。文章在分析共享单车常见的民事法律纠纷基础上, 以定性理论为铺垫, 力图寻求更利于消费者的救济途径, 主张私权救济与公权力结合, 比如交通事故中引入车企作为被告或者利害第三人, 呼吁自然人主体使用共享单车的主观意图与客观行为都要符合文明道德的最低要求, 形成和谐共享关系。
关键词:
共享单车; 所有权; 民事法律;
作者简介:白豪斌 (1994-) , 男, 湖北襄阳人。在读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经济法、民商法学。
收稿日期:2017-05-25
Exploration of Civil Law Problems in Bike-Sharing Operation
BAI Hao-bin
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bike-sharing industry develops rapidly in China along with sharing economy derived from the Internet. But it also caused many legal disputes and news fever remains high. For example, the public are concerned about whether bike-sharing companies hold users deposit up for investment. Based on analysis of common civil legal disputes in shared bicycles, the qualitative theory should be taken as the groundwork to seek more effective ways to relieve consumers, combining the private remedy with public power. For instance, introducing bike-sharing companies as a defendant or the third people in a traffic accident.The subjective intention and objective behavior of the natural person in the use of shared bikes should b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minimum requirements of civilization and morality, and thus creating harmonious sharing relationships.
Keyword:
shared bikes; ownership; civil law;
Received: 2017-05-25
2016年底以来, 国内共享单车突然在微信朋友圈火爆了起来, 各大城市路边也排满各种颜色的共享单车。共享单车自诞生起就戴着“共享经济、绿色低碳”的光环, 致力于给大家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难题。2017年5月22日国家交通运输部网站发布了《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 向社会公开征求为期两周的意见。笔者借此良机, 以民事法律中的所有权、合同、侵权等角度对共享单车营运中的法律问题进行探索。
一、问题背景
世界是由矛盾组成, 新的事物产生, 必然会产生新的矛盾。共享单车随着发展不断衍生出矛盾, 次次触碰法律的红线。2017年2月22日, 北京市某医院门口, 两名女护士私自上锁占用小黄车, 被行政拘留5日;2017年2月28日, 南京市民刘先生在单车的“扫码骑走”上方贴着3个紧紧挨着的二维码, 就随便扫描了其中一个二维码, 随后刘先生手机上出现了转账提示, 刘先生按照提示充值了50元钱, 但没想到付款之后共享单车没有任何反应, 刘先生遭到二维码诈骗。共享单车涉及的法律问题与法律隐患可见一斑。
在对法律问题进行思索之前, 首先对共享单车的运营模式进行法律定性。共享单车的使用主体有车企、网络平台和自然人消费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