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梧州物流发展状况
梧州市物流发展状况
梧州史
光绪二十五年(1897)梧州被辟为通商口岸,促进了西江航运业和商业的发展,加强了梧州港的重要地位。进出商品种类不断增加,货物流通量不断增长,梧州逐步发展成为广西著名的商埠。
梧州港的发展在民国期间曾遭破坏,新中国成立以后,梧州港再次得到发展。至1993年,全港吞吐量能力已达600万吨,梧州港不但是珠江水系仅次于广州的第二大港,也是中国十大港口之一。
便利的水运
优越的地理位置
梧州位于珠江上游,是浔江、桂江、西江三江交汇处,与粤港澳一水相连,是广西乃至西部地区毗邻粤港澳地区最近的城市,是连接珠三角与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的主要通道城市,素有“广西水上门户”和“小香港”之称。凭着西江黄金水道和扼“三江总汇”、把“两广咽喉”的区位优势,梧州成为全国28个主要内河港口城市之一。
梧州物流发展现状(一)
.梧州市拥有西江黄金水道岸线141公里,是「黄金水道」上天然的中心城市。经过历年的整治后,梧州段河道顺直,通航条件优良,昼夜克通航1000吨级船舶,是广西内河运输最繁忙的河段。今年梧州至贵港二级航道整治完成后,常年通航能力将达到2000吨级,最大通航能力将达到3000吨级。
梧州物流发展现状(二)
全市目前有道路货运业户4214家,但其中属于国家五级以上企业只有11家;仅有的6家货运站中,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业务逐渐萎缩,只剩市货物运输服务站和苍梧县货物运输服务站尚在正常运转之中;遍布我市的30多家货运代理点规模十分小,只有中铁快运、玉柴物流、翁式八达、广通物流等几家业务量相对较大,而宅急送、梧州金晖货运有限公司则多是开展行包运输业务;港口经营企业、航运企业的规模也不大,竞争力较弱。
现在存在的问题(一)
据我市业内人士分析,造成这一现象有三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社会运力分散,结构不合理,物流功能单一。受传统观念影响,我市相关企业习惯“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模式,货物自运比重较高,导致我市运输企业组织存在规模小、运力分散、缺少集约化经营等问题,而且,在全市4200多家运输业户中,绝大多数是一车一户的个体经营户,难于满足差异性服务的需求。不仅如此,由于这些企业只能从事功能单一的运输、仓储或配送,因此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物流增值服务方面,尤其是在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更高层次的物流服务方面还无法全面展开。
现在存在的问题(二)
二是物流专业人才匮乏,导致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低。一方面,作为现代物流业的人才,必须掌握理论和技能,而且具有过硬的外语能力。和国际贸易运输及物流经营技能,这样才能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我市这方面的人才可以说是寥寥无几,根本无法满足物流业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企业规模小,企业内部物流信息管理和技术手段无法投入更多的资金,使得我市众多物流企业在条形码技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物资采购管理(MRP)和企业资源管理(ERP)等物流管理软件的应用方面显得十分稀少。而且,各企业之间缺乏必要的公共物流信息交流平台,以电子数据交换(EDI)、互联网等为基础的物流信息系统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这些基础条件的不完善,直接影响了物流效率的提高。
现在存在的问题(三)
三是管理机制和市场环境存在障碍。物流产业涉及面广,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特点非常突出,而行业或部门之间条块分割问题严重,妨碍了现有物流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其自身具有的社会化优势发挥。而且,在我市与物流企业发展相关的融资、土地使用、市场准入与退出等制度和政策还不完善,也制约了全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存在问题的对策(一)
一是打造更为完善的立体交通网络,全力推进航道、码头建设,并与公路、铁路实现无缝对接,凸显西江水陆联运的新优势。在发展临江临港工业上,梧州市坚持「以港引工、以工促港、港工互动、工港双容」,通过形成大港口来推进物流和大工业,最终达到「以港兴城」的战略目的。
存在问题的对策(二)
二是引进和培养物流人才,提高物流港口科技创新能力梧州港要采取多种形式,加速港口企业物流领域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养。一是港口物流企业要与研究机构、政府、企业、大专院校、投资基金等进行资本与技术的融合,发挥各自特长优势,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物流管、产、学、研、资紧密结合、相互促进。二是要积极开展在职人员的物流培训工作。三是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物流理念和物流技术,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定期举办国际性的物流研讨会,促进港口物流产业的发展。
存在问题的对策(三)
.三是科学发展,民生为重,社会事业项目多、范围广,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责任之重,树立大局观念,强化统筹协调,尽心尽力为老百姓服务。要注意做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筹运作、资源的统筹整合,以及社会管理创新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