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出口岸基于士林的《时务报》全国覆盖.docVIP

跨出口岸基于士林的《时务报》全国覆盖.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跨出口岸基于士林的《时务报》全国覆盖

跨出口岸:基于“士林”的《时务报》全国覆盖 朱至刚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X 关注成功! 加关注后您将方便地在 我的关注中得到本文献的被引频次变化的通知!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网易微博 摘????要: 戊戌时期的中国, 尚无近代化的交通、物流体系可将口岸地带与内陆地区广泛联通, 这对报刊这种实物媒介的扩散相当不利。但在这样的条件下, 《时务报》的实际发行覆盖却迅速远超此前在上海出版的民营报刊, 几近遍布全国。通过对该报派报处位置和类型的研判, 还原其间的形成过程, 并探求其依托机理, 可发现:《时务报》所以能超越商业网络的局限, 大幅地跨出口岸、深入内地, 与它以“士大夫之报”定位所获的“士林”襄助关系密切;借助“士林”这个在全国既在且遍在的关系网络, 也是当时维新中人汇聚所需资源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跨出口岸; 时务报; 士林; 全国; Expanding the Borders:Shiwubaos Nationwide Issuance Zhu Zhigang Abstract: During the 1898 Reform Period, there was not yet modern transportation and logistics in China that would enable wide connection to inland areas. This was quite unfavorable to the spread of this kind of physical media. Under these conditions, the issuance of Shiwubao (The Chinese Progress) covered almost all of China, much wider than private journals previously published in Shanghai.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reconstruct the formation process by studying the location and types of the journals, and to explore its mechanism. It is concluded that Shiwubaos achievement was helped by its targeting the intellectual circle as a newspaper of the scholar-official. It was the inevitable choice of the reformers to gather the necessary resources for building a nationwide network of intellectuals. 在近代的中国, 新式报刊如何重塑国人的观念世界与交往网络, 相关研究已有较充分的探讨。[1]而连续且稳定地覆盖一定的区域与人群, 既是产生影响的必要前提, 更需相应资源投入。从报刊史的角度, 若能大致还原当事人依据怎样的路径, 又从何处获得个中支撑, 便可管窥此类报刊的发生机理。本文以《时务报》为探讨个案, 基于两点原因。首先, 它空间覆盖广阔。据该报第39册 (光绪二十三年八月二十一日出刊) 刊出第一次《本馆寄报收款清表》 (下文简称一次清表) 和第59册 (光绪二十四年闰三月十一日出刊) 刊出第二次《本馆寄报收款清表》 (下文简称二次清表) , 到光绪二十三年底, 其发行远端已延至天津———兰州———成都———昆明, 覆及18个省区。[2]其次, 从筹办到停刊, 不下200个机构、个人与它发生过报册和报费的往来传递, 地点、时间、情形颇多清晰可考, 这为探究各方的互动过程, 乃至所承载的关系格局提供了较充足的材料。 一、《时务报》的空间覆盖:以同时期的交通、物流状况为背景 放在戊戌时期中国的交通、物流条件下看, 《时务报》在发行覆盖上的业绩相当可观。直到光绪二十四年底维新各报被迫停刊, 中国尚无贯穿南、北的铁路干线, 除偏处岭南的珠江, 各大水系干流均呈东西走向, 彼此也有相当距离。同样以上海为起点或终端, 以苏南、浙北和沿海、宜昌以下长江干流、苏北运河沿线为界, 界限内外的远距离往来难易大有差异。以《汪康年师友书札》所收录的《时务报》存续期间来函为例, 要从上海将该报批量运到江宁约需3-5日, 武昌在10日左右, 长沙则要15-20日, 京、津视“封河”与否, 在20-50日波动, 至于重庆、兰州, 三、五个月才到几近常态。[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ijing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