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教学法浅探.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朗读教学法浅探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朗读教学法浅探 ◆ 孙 卉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湖田小学 255075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朗读是调动学生情感最简洁、最实用的方法。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对瑰奇秀丽的景色不会无动于衷,充满激情的诗文必然会震撼心灵。因此,我在朗读教学中,采用了删减词语法比较朗读、更换词语法指导朗读、创设情景强化朗读。通过训练,使学生达到了以读言情、以读达意,激起学生对语言的音乐感、节奏感、美感的追求,从而使其神思随读而遨游的目的。下面从几个方面简要地谈一下。 一、通过删减词语,进行比较朗读 如何使作者的写作意图,让学生通过朗读掌握得好呢?我在指导朗读时采用删减词语的方法,进行比较朗读,使学生在这种朗读中,通过有声的语言,很明显地比较出文章所表达的艺术效果。如在讲授小语第10册中《燕子》一文时,为了突出作者歌颂大自然的美这一宗旨,为了达到通过朗读调动学生情感、美感,唤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的目的,我是这样做的:先利用投影仪出示书中的句子:“阳春三月,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青的草、绿的叶,各种色彩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再出示删减后的句子:“下几阵雨,风吹着柳。草、叶、花聚拢来,形成了春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比较,进行反复吟读、诵读而感觉到:删减掉修辞语的语段枯燥无味,没有把阳春三月,春光明媚,万物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那种春意盎然、生机勃发的景色描绘出来。同时,原句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柳的轻柔、妩媚,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又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把花、草、叶的颜色、样子描写得淋漓尽致。作者写作之高明,感染了读者,通过比较朗读,学生对这优美的境界产生了爱恋之情,读起来自然是有声有色。 二、更换文中词语,指导学生朗读 在朗读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掌握选词练字的重要性,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了解作者在写作中追寻的那种“为人性僻耽佳句,???不惊人死不休”、“为求一字稳,耐得半霄寒”的刻苦精神,从而把语言提炼得更传神,更动人,更精练,更悦耳。为了使学生在朗读时,掌握作者的用字之功,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我采用了更换词语、自我填充法,让学生进行比较朗读。如《游园不值》一诗,作者虽游园未成,但看到那“一枝红杏出墙来”,却也欣喜若狂,感慨万分,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热爱春天、赞美春天、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那么,作者的这种情感如何从读中体会出来呢?我抓住了古诗“小扣柴扉久不开”中“久”字,追问:“久”字什么意思?生:“形容时间长。”“小扣呢?”“轻轻地敲。”“轻轻地敲与时间长是否矛盾呢,作者的心情怎样呢?”通过教师引导、点拨,学生议读、讨论并得出:说明作者一定要达到游园的目的,而在耐心地等待着。因此,读时“久”字要用轻缓的语气来读。如果把“久”字换成“始、终”字又是怎样的效果呢?让学生试着与原诗进行比较读,学生会感到:换成“始”、“终”从音节上没有“久”字读起来那么委婉动听,反而有一种干脆利落、不留余念之感,相继也说明了作者不是在耐心地等待,而是焦躁不安了,这就歪曲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又如讲《鸟的天堂》时,“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其中“堆”用得恰如其分,在指导朗读时,让学生把“堆”换成“压”、“盖”等词与原句进行比较。学生在试读、默读中理解到“堆”一词,可以联想到榕树的叶子繁茂、厚重、紧密、重叠,而“盖”、“压”却体现不出这一特点,同时还缺少生气。因此,学生读到这一句,有意识地将“堆”加重语气。通过析词、换词比较法进行朗读,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同义词、反义词辨析及使用,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想象能力。 三、创设特定情境,强化朗读意识 “思想与教育是一种艺术,需要创设一种情境和气氛,以打动听者的感情,陶冶听者的心灵。”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善于创设情境继而引导学生入境,让学生在一种特定的环境中,把自己的心理情趣,完全投入到其中,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情思,强化了学生的朗读意识。如讲《鸟的天堂》一文时,学生对榕树——鸟的天堂为什么会成为鸟生活的乐园理解不透。我运用了电教手段——出示投影片,配以解说来创设情境。学生通过眼看电教片榕树的枝繁叶茂,耳听老师那充满激情、抑扬顿挫的讲解,自己仿佛目睹了这棵至今有500多年的大榕树,同时为理解下文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当作者沐浴晨光中荡舟在白茫茫的小河上,观赏百鸟的飞翔、聆听小鸟的倾唱,此时作者又是怎样的心情呢?我用录音机播放了成千上万只鸟的欢叫,同时在上文理解大榕树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边看挂图边听录音,边想象当时的情境——

文档评论(0)

shepph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402230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