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谊煤矿地表移动观测站方案方案.docxVIP

联谊煤矿地表移动观测站方案方案.docx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前 言为了获得我矿采煤工作面最可靠的地表移动参数,掌握我矿地质采矿条件下的地表移动规律,我矿决定建立-150/-200工作面地表移动观测站,进行该工作面地表移动的观测和研究工作。-150/-200工作面地表移动观测与研究的主要内容:(1)掌握地质采矿条件与地表移动与变形的关系;(2)获得厚松散层、炮采条件下地表移动与变形的分布规律;(3)确定采面地质采矿条件下的角量参数、动态参数和预计参数。通过对采面地表移动观测站的研究,为我矿保护煤柱留设、征地、迁村和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等提供科学依据,并进一步探求厚松散层条件下的地表移动规律,丰富和发展我国“三下”采煤技术。一、-150/-200工作面地质采矿条件 5#煤层位于本溪组上部,上距大岗统组底界平均32.09m。-150/-200工作面倾向平均长97m,走向长310m,面积约19314m2,平均煤厚为m=5.6m,平均倾角45o,工作面标高为-150m~-200m,该工作面相对范围内地面标高为+440m~+445m,其最大开采深度为645m,最小开采深度为590m。上部松散层厚度为h=20m且该工作面上方无建筑物等。二、地表移动观测站的设计 1、观测站设计原则为了能够获得准确、可靠、有代表性的观测资料,在观测站设计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观测线应设在地表移动盆地的主断面上;(2)观测线在观测期间不受邻近开采的影响;(3)观测线的长度要大于地表移动盆地的范围;(4)根据开采深度和设站目的,观测线上的测点应有一定的密度;(5)观测站的控制点要设在移动盆地范围以外,埋设要牢固。若在冻土地区,控制点底面应在冻土线0.5m以下。 2、角量参数的选定角量参数的选定只能参照网上相似地质采矿条件矿区地表移动观测站成果资料。网上相似地质采矿条件矿区的角度参数为: 网上地表移动规律研究报告中经验公式可得:其中——松散层移动角;、——上、下山移动角;——走向移动角;——煤层倾角;——煤层平均厚度; ——松散层厚度; ——回采工作面平均开采深度。 3、观测线位置的确定根据观测站设计原则,在-150/-200工作面上方地表布置两条观测线。A号观测线位于-150/-200运输巷上方35外m,B号观测线位于距离开切眼上方42m外。(观测站平面位置设计示意图) 4、观测线长度的确定根据《煤矿测量试行规程》第217条规定,调整、、取。以剖面法求得A号和B号观测线长度分别为300m和150m,共计450m ,如图A号观测线断面示意图和B号观测线断面示意图所示。 A号观测线长度按下式计算: 式中—工作面走向长度;—为走向移动角的修正值。 同理可得B号观测线的长度:式中、—分别为上、下山移动角的修正值;—工作面倾斜长度; 、—分别为采区下边界和上边界的开采深度。三、控制点及工作测点的个数和埋设方法 1、控制点及工作测点数按《煤矿测量试行规范》规定,工作测点间距为25m,控制点间距为50m,由观测线长度计算得各测线控制点和工作测点的个数,见表1。表1 控制点和工作测点个数观测线编号控制点(个)工作测点(个)合计(个)A6915B347合计93645 2、控制点和工作测点结构所有控制点和工作测点全部为混凝土予制桩,钢筋露出水泥桩的高度为5mm,如图1和图2。3、埋设方法(1)埋设控制点应用全站仪根据施工测量要求按设计坐标在实地标定其位置,工作测点用全站仪标定,尽量使其中心位于同一方向线上,用木桩做标志; 图1 控制点图 图2 工作测点图(2)挖坑前先把点位引到1米外的四个临时十字桩上,在所标定位置挖一直径为0.5m左右,控制点坑深为0.7m以上、工作测点坑深为0.5m以上的坑,坑底捣实,先铺一层0.1米厚的混凝土后放置予制桩,并用混凝土固定工作测点及控制点周围,固定高度分别为0.3m和0.5m;由十字桩拉线指示测点位置,控制点的偏心不要大于1cm,工作测点偏心不要大于5cm。观测线上为三个控制点时,先埋设两端点,然后用全站仪标埋中间控制点;(3)在整个观测期间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控制点和工作测点严加保护,如有破坏应及时补埋;(4)部分控制点和工作测点标定坐标见表2;(5)观测站各控制点和工作测点的埋设工作应于1月30日前完成。四、观测项目、方法、精度和时间 1、连接测量(1)平面连接控制点的平面位置采用D级GPS或全站仪导线控制,点位误差不得大于7mm。全站仪导线布置如图4所示。图 3连接测量平面示意图 (2)高程连接由D013、D016点分别向观测线控制点引测三等水准,形成附合水准网,如图5所示。图 4 连接测量水准网示意图观测站连接测量成果的内业数据处理方法和常规方法一样,最终求出观测站各控制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野外数据采集工作包括全面观测和加密水准测量两大部分,内业均采用严密平差进行数据处理。 2、全面观测在

文档评论(0)

追风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