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基材料电致发光器件.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硅基材料电致发光器件

北京大学2011 年“硅基光电子技术及应用”暑期学校的讲学活动 硅基材料电致发光器件 孙甲明 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4 号,邮编:300071 主要讲授近年来在离子注入各类硅pn结发光二极管、稀土离子Re (Re =Er 、Eu 、Tb 、 Ce和Gd )注入的氧化硅MOS结构高效率电致发光器件的研究进展情况及其应用。介绍了 各种硅基纳米结构MIS结构电致发光器件的研究进展情况;探讨实现硅基材料电泵浦激光 器的途径和方法。 个人简历 孙甲明,1991年吉林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1998年中科院长春物理所获博士学位,曾 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日本东京大学工学部电子工程系、德国Rossendof研究中心离子 束物理和材料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2006年10月以来被聘为南开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博士 生导师。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 工作经历 从1991年起从事硅基发光材料和器件研究二十年,研究内容涉及多孔硅、含硅纳米微 晶的SiO2和SiNx薄膜、Si/SiO2、Si/SiNx非晶态超晶格、Er掺杂纳米硅、稀土离子注入氧 化硅、离子注入硅pn 结等多种硅基纳米结构和薄膜材料电致发光器件, 1998年8月-2001年9月年间主要从事III-V族半导体的高真空分子束外延技术以及半 导体微腔半导体光折变器件、电光调制器件、激光器以及稀磁半导体材料的研究工作。 2001年9月至今主要从事硅材料电注入发光照明器件和光子集成的研究工作。 科研成果 近年来采取新的研究路线,以稀土离子注入氧化硅薄膜结合闪光灯退火、电荷补偿共 掺杂、共掺入纳米硅和稀土敏化剂,复合介质栅层等多项创新技术,克服了稀土离子在氧 化硅中固溶度低、电注入发光器件容易击穿和发光老化三个主要难题,成功研制出高效率 的氧化硅MOS结构电致发光器件。首次将硅材料发光延伸到近深紫外波段,并研制出红/ 蓝可变色的发光器件。其中红外、可见光和紫外区的硅材料电致发光器件的最高量子效率 分别达到14%、16%和5% 以上,是目前硅材料电致发光器件的世界最高记录,将硅材料电 注入发光器件的量子效率首次提高到商品化III-V族LED 的水平,实现了硅基发光领域的一 个长期梦想。此外还通过离子注入调制硅pn 结的能带,将间接带硅体材料pn结LED 的量子 效率提高了三个量级,达到0.15 %,接近纳米硅基LED 的水平。 曾荣获德国国家级研究机构Rossendorf研究中心2004年度的先进科研奖励。研制出的 高效率的硅MOS彩色电致发光显示器件曾代表德国Rossendorf研究中心多次参加慕尼黑国 际工程产品世界专业展等国际高科技展览会。2004年10月1 日国际媒体《Laser Focus World 》 发表了题为《Silicon UV light emitters are fabricated via CMOS》的文章专题介绍了申请人 研制的世界首个SiO2:Gd硅基材料紫外发光器件。2007年5月27 日国际期刊《Science Daily》 刊登了题为《Switchable Two-color Light Source On A Silicon Chip》的文章,专题介绍了申 请人主持研制的由红到蓝可变色的SiO2:Eu发光器件。 五年来在Appl. Phys. Lett等国内外期刊发表80篇,申请德国专利2项。2006年10 月回国工作以来,在南开大学筹建了硅基光子学材料和器件实验室,目前主要研究原子层 沉积技术,H-k栅极,硅上超级电容储能器件,硅基发光材料和器件,面向硅材料激光器、 固态储能显示照明和和光互连集成技术等应用。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项目和 教育部新世纪人才项目等多项国家课题,总经费200多万元。 代表性论文: 1. Giant stability enhancement of rare-earth implanted SiO2 light emitting devices by an additional SiON protection layer, Sun, JM; Rebohle L; Prucnal, S; Helm, M; Skorupa, W,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92 (7): Art. No. 071103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