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知识1.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茶文化知识1.ppt

第 一章:茶文化相关知识 第一节 茶政茶法 第二节 茶与宗教 第三节 茶与诗词、美术、茶谚 第四节 茶的传说、茶事掌故,名人与 茶,陆羽及其《茶经》 第一节 茶政茶法 一、茶税与茶法 二、“榷茶制”、“茶引制” 三、茶马互市 四、贡茶的起源与发展 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茶税与茶法、茶马互市、贡茶的起 源与发展。 2、要求学生掌握各朝代的贡茶名称及特征 3、要求学生对古代茶税征收特点及唐代、宋代、明代通过茶马互市制边有初步的了解。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职业技能教学点:1、各朝代的贡茶名称 2、茶税、茶马互市、“榷茶制” 教学设计:播放媒体资料,调动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讲授、分析比较唐宋茶马互市→总结→布置 作业 教学重点:古代茶税与茶法 、各朝代的贡茶名称 教学难点:不同朝代茶马互市的变化 教学手段 通过多媒体图片和电影资料讲解 所谓“茶政”,无非也就是国家对茶叶生产、贸易、税收等所颁布和制订的一些规定、制度、法令和政策等内容的总称。 换句话说,茶政也即政府对茶叶生产、运销的一种干预,是茶业一定发展的一种标志。如前所说,我国最初的茶政,建之于唐 。是从贡茶和征收茶税所开始的。以贡茶和税茶的时间来说,贡茶比课收茶税的时间似乎还要早些。 榷茶和茶马互市,虽提出和始之于唐,但实际成制于宋。 一、茶税与茶法 唐代前期,茶业还没有多大发展,茶利也不显著,所以官府对茶也没有课税和形成什么固定的政策。中唐以后,随茶叶生产和贸易的空前发展,不但在茶叶文化或饮茶习俗上有不少发展,就是在原来所没有的茶政、茶法上,也获得了一系列的建设和发展。 从茶的赋税制度来说。在大历(766-779)以前,我国茶叶还只有土贡而没有赋税。 顾渚贡焙,是大历五年长兴县与当时义兴均贡才专门设立的。 义兴贡茶,最初只进“万两”,后来愈贡愈多,“顾渚贡焙,岁造一万八千四百八斤”。贡额一多,所付劳役也多,所以《元和郡县志》中又载:“贞元已后,每岁以进奉顾山紫笋茶,役工三万人,累月方毕。”“雇者,日为绢三尺”,依日纳资作为他们报酬。并有禁令防止官吏克扣他们的工资。 咸平年间(998--1003),丁谓任福建转运使,监造北苑贡茶,抓住早,快、新的特点,创龙茶、凤茶等10多个品种,使北苑茶誉满京师。丁谓曾于公元999年左右撰《北苑茶录》三卷,记载为北苑园焙之数和图绘器具以及叙述采制入贡法式。可惜,该书未能流传下来。 40年后,大书法家蔡襄亦任福建转运使。蔡襄(1012-1067)字君谟,福建兴化仙游(今福建仙游)人,官至端明殿学士。擅长正楷,行书和草书,北宋著名书法家,为“宋四家”之一。 蔡襄以督造小龙团茶和撰写《茶录》一书而闻名于世。而《茶录》 (1049-1053)本身就是一件书法杰作 “龙团凤饼,名冠天下”。产量达到30万斤以上,品种也多达40多个,岁贡朝廷的茶达到47100多斤。 贡茶,实质上也是一种赋税。我国文献中最早的税茶记载 《新唐书》记及的贡茶,就是一种实物税;而顾渚贡茶,则是带有一种劳役性质的赋税。 真正课收茶税,还是德宗李适统治期间的事情。建中三年(782),为筹措常平仓本钱,赵赞上言“收贮斛匹段丝麻,候贵则下贾出卖,贱则加估收糴,权轻重以利民。从之。于是赵赞乃於诸道津要置吏税商货,每贯税二十文;竹、木、茶、漆,皆十一税一,以充常平之本。 贞元时茶税岁入不超过四十万贯,还不算太重。 穆宗长庆元年(821)每年的茶税一下增加到六十万贯以上。 827年一百增至五十。 宋代茶的税赋收入已成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不完全统计,除贡茶之外,景德元年(1004)东南六路茶利收入高达569万贯,平常年份也在100万贯以上;四川茶利在未行榷禁前为30万贯,榷茶后的元丰五年(1082)高达100万贯,南宋建炎四年(1130)行卖引法后高达170万贯,绍兴十七年(1147)达200万贯。此外,官营水磨茶收入也很可观,如元丰中仅20万贯,政和四年(1114)高达400万贯。广袤的产茶地域、精湛的品质特色、高额的茶利收入,促使宋代茶业蓬勃地继续向前发展。 茶法是指历代封建政府为控制茶叶的生产和运销,加强对茶叶生产者、交换者、消费者的剥削,以垄断茶利的“以茶治边”而实施的有关法令、政策和制度,大体包括茶叶的岁贡、课税、禁榷、茶马互市以及与此相关的茶禁政策等方面的内容。 最早出现的茶法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