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两首(正式)2.ppt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杜甫诗两首(正式)2

闻一多的评价: 四千年文化中 最庄严、最瑰丽、 最永久的一道光彩。 杜甫 温故知新—— “三吏”( ) “三别”( ) 草堂 写作背景 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 11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3年后病死出蜀途中。 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公元767年)作者寄寓夔州(重庆奉接)时写的。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压在杜甫心头,他是为排遣抑郁而抱病登台的。 研讨思想内容 一、首联写登高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了秋江景物的什么特点 ? 五、尾联中“艰难”、“潦倒”二词形容的是国家还是个人?“苦恨”二字如何理解?这一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背景 该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春 当时诗人在成都。诗中借诸葛亮的丰功伟绩,抒发了诗人自己功业未就的感慨。 蜀相,指诸葛亮,曾封武侯。 诵读提示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游武侯祠之后写的,但诗题不作《题成都武侯祠》而作《蜀相》,是因为诗的主旨是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同时惋惜他的壮志未酬。读时须把握感伤、叹惋的基调。 本文的诗眼是哪一联?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借古人抒发自己的怀抱,唱出了普天下壮志难酬者的心声(悲愤心情) 。 一千多年来,这个名句震撼着千千万万志士仁人的心。 宋朝抗金名将宗泽临终前诵读了这两个诗句,又大呼三声“渡河”,才离开了人世。 可谓千载而下,英雄同泪。 《蜀相》讨论 有评论家认为本诗末两句概括了历来有志未酬的英雄们的悲愤心情,写出了美学上的崇高境界。 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谈谈你的体会和看法。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尾联两句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在此联中作者充满了感叹、敬仰,道出了自己以及像诸葛亮一样的英雄们壮志未酬、功业夭折的无穷遗恨. 思维拓展:你能举出古今历史上一些英雄壮志未酬、功业夭折的例子吗? 赏析: 一、整体感知 《蜀相》前四句写武侯祠,后四句先概括诸葛亮功业,后述惋惜之情。诗中借歌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抒发了诗人功业未就的感慨。 二、读诗回答问题: 1、“两朝”指的是哪两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映阶碧草自春色,阁叶黄鹂空好音”运用了什么手法?反映了怎样的现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备、刘禅两代。 反衬。现实是:祠堂冷清寂寞,人们无心踏青访古。 痛惜、感慨。 * * * 杜甫诗二首 《登高》《蜀相》 杜甫 名句回味 1.窗含西岭千秋雪, 会当凌绝顶, 3.随风潜入夜, 朱门酒肉臭, 门泊东吴万里船。 一览众山小。 润物细无声。 路有冻死骨。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6.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2. 5. 4.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春望》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春夜喜雨》 《望岳》 《绝句四首》 看图读诗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出身于富有文化教养的家庭,祖父杜审言是著名诗人。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有《杜工部集》。 他青年时期正值“开元盛世”,游历过南起吴、越,北至齐、赵等地。35岁到长安求官,过了10年穷困落拓的生活,最后才得到一个八品小官。安史之乱爆发,长安沦陷,杜甫曾陷贼中,后逃出投奔肃宗李亨,任左拾遗。49岁时,弃官携家入川,在成都郊外建草堂定居,由好友严武保荐任过一段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常被称为杜工部)。流落四川八年,57岁时出川,辗转流徙于湖北、湖南各地,58岁时在岳阳附近病死于一只小船上。 杜甫生平 《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杜甫草堂 杜甫旧居——草堂 杜甫 成都杜甫草堂里挂着郭沫若写的一副对联:“世上疮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