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生命的基本单位(第二-三节)-细胞I-周四.ppt

第二章 生命的基本单位(第二-三节)-细胞I-周四.ppt

  1. 1、本文档共9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生命的基本单位(第二-三节)-细胞I-周四

第二章 生命的基本单位 ——细胞;本 章 内 容;第二节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细胞的发现;多数直径在 1-100?m 真核细胞体积大于原核细胞; 卵细胞大于体细胞。;草 履 虫;植物薄壁细胞;人类红细胞;巨噬细胞;神经元细胞; 根据细胞的进化程度和结构复杂程度,可将生物细胞分为两大类: 原核细胞(细菌):核区没有核膜 真核细胞(植物、动物、真菌、原生生物)具有核膜和核仁;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拟核 间体 菌毛、鞭毛;从形态学分为三部分: 质膜(plasma membrane)。 细胞核(nucleus):具有核被膜和核仁。核仁是形成核糖体的结构域(domain),呈小球状 。 细胞质(cytoplasm):包括细胞器和细胞质基质/胞质溶胶。;细胞的形态结构;细胞的形态结构;细胞核; 细胞内除细胞核以外的空间,统称为细胞质。 细胞质中各种细胞器以外空间称为细胞质基质。 ;细胞器;内质网( Endoplasmic reticulum,ER) 从细胞核延伸到细胞膜的相互连接的网膜结构 ;细胞的形态结构;;;溶酶体:从高尔基体断裂出来的包含多种水解酶类的小泡,分为初级溶酶体和次级溶酶体。 主要功能 消化内吞食物,为细胞提供营养; 清除衰老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真核细胞内普遍存在的蛋白质网架,维持细胞形态和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微管:由微管蛋白组成,直径25nm 支持作用,参与形成纺锤丝、鞭毛、中心粒 微丝:由肌动蛋白组成直径6nm 细胞运动 中等纤维:由不同蛋白组成,直径介于微管和微丝之间 维持细胞形状使细胞彼此连接 ;;细胞膜(Cell Membrane);Singer 和Nicolson 1972 根据免疫荧光、冰冻蚀刻的研究结果,提出了“流动镶嵌模型”(Fluid-mosaic model);;细胞膜的功能;;(一)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转运; 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 ;膜转运蛋白 ——小分子跨膜转运的载体或通道 膜转运蛋白分两类: 载体蛋白(carrier protein):与特定溶质结合, 改变构象使溶质穿越细胞膜 通道蛋白(channel protein):形成一种充满水溶液的通道,贯穿脂双层之间,当孔开放时特定的溶质经过通道穿透细胞膜 膜转运蛋白运输的形式:易化扩散、主动运输; 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主动运输;;;;(二)大分子和颗粒物质的膜泡转运 ——胞吞和胞吐 ;细胞胞吞作用的两种形式: 吞噬(phagocytosis) 进入细胞的物质是固形体 吞饮(pinocytosis) 进入细胞的物质是液体;细胞内吞较大的固体颗粒物质,如细菌、蛋白质、病毒等。由专门的吞噬细胞进行消化,最终到达溶酶体被降解;;;细胞吞入液体或极小的颗粒物质。被吞噬的物质从细胞质膜表面 膜包围囊泡 溶酶体消化;胞吐作用;本节重点;细胞的生命活动过程;热力学定律;生物体的能量;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细胞的能量通货——ATP;ATP的合成;细胞的能量通货——ATP;;光合作用的发现;光合作用的发现;光合作用的概念和意义;光合作用反应式;光合作用反应式;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光合色素;光合色素;;;光反应系统;电子传递是PSII和PSI以串联方式作用协同完成。PSII光解水和放氧,把释放的电子送入连接PSII和PSI的电子传递链。在电子传递过程中引起质子跨膜泵送和ATP合成。PSⅡ产生的强氧化剂氧化水,PSΙ产生的强还原剂还原NADP+;光合磷酸化;碳反应——卡尔文循环;光合作用全过程;;;呼吸作用与细胞呼吸;细胞呼吸;人体细胞呼吸过程;体重70kg男子不同活动能量消耗 (kj/h);食物所含的热量 (kj/100g);细胞呼吸的化学过程;参与细胞呼吸的几种重要辅酶;糖酵解;糖酵解;乙酰辅酶A;柠檬酸循环;丙酮酸分解,1个乙酰CoA分子进入循环,形成2分子CO2、8个H,3分子NADH和1分子FADH2,及1分子ATP。; 一系列蛋白质 电子载体 嵌于线粒体内膜 (真核细胞) 或细胞膜上 (原核细胞). O2 是最终的电子受体,H2O 是终产物 高能电子从NADH 和FADH2最终传递给分子氧,高能电子所释放的化学能就通过磷酸化途径贮存到ATP分子中 得到的能量/NADH: 3 ATPs 得到的能量/FADH2: 2 ATPs 氧化磷酸化就是将生物氧化过程中 释放出的自由能转移从而使ADP 形成高能的ATP的作用;小结;本节重点;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