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docVIP

浅谈新课程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新课程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浅谈新课程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王 健 山东省平度市高级研修中学 266700 新课标中特别强调对学生进行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培养能力,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进而使这些能力得到提高。问题情境是指一个人自己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不知如何达到的心理困境。问题情境是一种心理状态,一种当学生接触到的学习内容与原有的认知水平不和谐、不平衡时,学生对疑难问题急需解决的心理状态。 一、情景的创设对课堂教学的作用 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思维的具体过程是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有经验的教师,都自觉地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指导学生释疑的思路、方法,并着力引导督促学生养成主动钻研、释疑的习惯。如我用铁的生锈说明质疑、释疑、评疑的思维过程。 我们通过观察得知,铁器在干燥的环境中不易生锈,涂有保护漆的铁器也不易生锈,而在潮湿空气中的铁器就很容易生锈。是什么原因促使铁器在潮湿的空气生锈呢? 提出假设,第一种可能是:铁器生锈是由空气引起的,即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第二种可能是:铁器生锈是由潮湿空气中的水引起的,即铁和水发生了化学变化;第三种可能是:铁的生锈是由水和空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验证假设的第一步是把每一种假设的可能结果都推测出来,即进行推论:如果第一个假设是正确的,则铁器在干燥的环境中会生锈;如果第二个假设是正确的,则铁在水中(除去空气,即和空气隔绝)也会生锈的;如果第三个假设是正确的,则必须在既有空气又有水的条件下,铁才能生锈。验证假设的第二步是实验,即进行实验设计并具体操作。第一个实验:将洁净的铁钉放在干燥的试管里并用塞子塞紧;第二个实验:把经煮沸除去空气的水装满试管,放入洁净的铁钉后用塞子塞紧(试管内不留气泡);第三个实验:将洁净的铁钉放入盛有少量水的试管里,然后把试管倒立在盛水的烧杯中,试管外壁标明水面的位置。待放置一段时间后,第一、第二个实验中的铁钉都不生锈(不易生锈),而第三个实验中,不仅铁钉生了锈,而且试管里的水位上升了,即试管里气体的体积变小。说明第三种假设是正确的。由此,铁的生锈是水和空气共同和铁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至此,问题就算解决了,通过问题教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发展了自学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 二、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方法 问题情境是思维的本质,那么提出一个什么样的问题才能创设出一个恰当的问题情境呢,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创设问题情境应遵循以下途径。 1.通过实验现象,创设问题情境 如盐类的水解一节,老师就可以创设情境确定问题。如:设计实验测定NH4Cl溶液、NaCl溶液、CH3COONa溶液的PH。教学过程大致分为三步:一是提出探究的课题,盐溶液都是呈中性吗?再让学生亲自做实验来探究这个课题。二是探究过程,教师先按课本中的实验内容简述材料用具、方法、步骤以及操作注意事项。然后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三是得出结论:盐溶液的酸、碱、中性与盐的组成有关。本实验让学生动起手来,既感新鲜,又颇有成就感,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验操作能力。 2.从生活生产实际创设真实具体的情境 化学学科本身就与生活、生产有着最紧密的联系,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这就要求我们教学中应注重创设真实具体的情境,由具体情境向抽象情境过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尽可能多地看到实物,利用生活、生产和自然现象,然后通过自己的思考来获得真实的知识,其目的是学生先取得感性认识,而后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讲解氧化还原内容时,通过初中学的氢气燃烧来引入,学生反应就冷淡,而通过工业炼铁、生活中铁制品的防护等原理的分析来引入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可见,知识离学生的远近,直接左右其能力的发展。 3.通过比较分析创设问题情境 例如,我让学生思考并比较碳酸根离子与碳酸氢根离子哪个更容易与氢离子结合?学生答案一致,都是碳酸氢根离子。接着我就要求用实验验证。学生设计实验是:向等浓度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现象: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速率明显快。从同学们的表情看到,以上实验设计合理,结论正确,无可争议。对此情况,我又大声发问“你们设计此实验的目的是什么”“证明哪个更容易与氢离子结合”。我接着又问“比赛要讲求公???竞争,你们看到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速率明显快就说明先结合氢离子,这样对碳酸根离子来说公平吗?”问题出乎意料,引起学生对实验设计和结论的反思,将新旧知识的

文档评论(0)

shepph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402230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