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土家族医药的现状与展望.docVIP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湘西土家族医药的现状与展望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湘西土家族医药的现状与展望 (1. 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 湖南长沙 410208;2.湖南中医药大学 湖南长沙 410208) 摘要:为更好地继承和开发应用土家族医药,对湘西土家族医药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和经验进行整理总结,分析土家族医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相应的提出今后的发展对策,为发展我国民族医药事业而服务。 [关键词]:湘西;土家族医药; 综述 [中图分类号]R2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湘西土家族分布地区多属山区丘陵地带,境内山岭重迭,岗峦密布,造就了土家族不畏艰难、朴实、勤奋、勇敢且智慧的民族意志,[1]也造就了“天然民族中草药王国”和“华中的天然药库”。[2]土家族医药的早期知识是伴随于人类的生产生活而产生的,封闭式的环境造就了她有她独力成一派的医药基本理论,由于这方面的知识没有文字记载,它的继承主要靠“口承”传承至今。[3]诸多的原因,导致土家族地域特点的中草药资源优势并没有及时有效地转化为产业优势。现将湘西土家族医药的近年来现状与展望作一综述。 1. 湘西土家族医药现状 1.1 湘西土家族医药的特点 湘西土家族医药学是以“三元”学说为理论基础,以气、血、精为体内的物质基础。药匠们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依赖上、中、下元脏器功能推动气、血、精的环流来维持人体的新陈代谢。土家族将常用药物大体上分为三类:一是按药物性质分类,即冷性药、热性药和平性药,能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如滚山珠、见血飞、八里麻等一些热性药;能减轻和消除热证的药物,如地苦胆、水黄连等一些寒性药;介于寒性和热性之间的药物,因其作用平和称之为平性药,如土人参、土茯苓等等;[4]二是按药物的作用分类,有败毒药、解表药、赶风药、赶气药、赶食药、止咳药、打伤药、蛇药、下药等等;三是按序数分类:三十六蜈蚣、七十二七等,如将具有赶火败毒、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祛风除湿等功能的药物称之为“七十二七”;把具有舒筋通脉、活血止痛等功能的药物称之为“三十六蜈蚣”。[5]此外,在湘西土家族民间,药匠们总结出了“草药十四反”、“生药十三反”和“生药三十六反”三大反畏药物体系。土家医也同时注重配伍禁忌,如寒药反温性药:金盘草(寒)反细辛(温)。同时土家医在应用药物时还讲究忌口,如雄鸡、羊肉、牛肉、狗肉、虾、魔芋等发物各种患者是不能吃的。[6]在药物方剂的组成上,按主药、配药和引子药的原则进行组方。[7-8]土家药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植物药为主且药多鲜用,对毒性小或者无毒的一般不经过特别处理直接用于患者,用药的优势在于不易破坏药物的有效成分,且可就地取材,经济方便,人们容易接受[9]。民间用药经验丰富:在医疗实践中,土家医积累了丰富的用药经验,民间有这样的口诀:蛇咬一支箭、狗咬一支蒿、身带半枝莲、敢与蛇睡眠等。[10] 1.2 湘西土家族医药发展史 土家族医药形成大约在秦汉时期,《神农本草经》中记载有沅湘产的兰草,其功效是主利水道,杀蛊毒;丹砂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唐代以来,统治者对土家族地区实行了畲田运动,促进了土家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医药事业也随之振兴。在医学方面力求对宇宙万物及生命来源进行探索和对卫生保健的讲求,极力提倡养生、导引、希望能够长生不老,与天地万物同归。他们认为人和天地自然是有相近或有相关的关系。[11]在北宋时期苏颂等人编撰的《图经本草》中记载了许多土家族地区的药物,如丹砂、杜若、女贞实等。元代以后,政府对土家族地区采用了土司制度,随着药匠、水师、接生婆的出现,土家族药物的临床应用也步入正规,土家族药物学初步形成,如专治跌打损伤的打伤药,清热泻火的败毒药等,同时对于一些毒性药物也有了一些特殊炮制方法,如尿制法、汗制法,炭制法等等。清雍正以后,土家族出现府、县制度,民间出现了草药铺,如乾隆年间在湘西永顺县城出现了私人官药店。同时土家族药匠们开始著书立说。近代土家族医药较活跃,《酉阳县卫生志》中有:“走方医,多系乡村医生,以草药为多,具有一定医术,能治各种疾病,喜用单方、验方。”其次,民国期间,土家族民间的土医、药匠在师承学医的基础上,对师传经验进行了文字抄记,出现较多的医学手抄本,如湘西民间的《七十二证》、《二十四惊证》和《二十四惊风》等。[12]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传统医药的发展,将发展传统医药写入宪法。在土家族地区普遍开展了调查、收集土家族医药工作,主要有:掌握了湘西土家族民间的医药人员数。据称,龙山县有121人、永顺县有255人;通过中草药资源普查,基本查清了当地中草药的品种蕴藏量。湘西自治州1988年中草药普查结果表明,全州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