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诚实信用原则及其对公证之影响
关风友
在从事公证活动的过程中,需要理解、把握和运用法律规范。一
般情况下,对具有确定的权利义务内容的法律规范容易理解、把握和
适用,而对于诚实信用这样的法律原则,却缺乏研究。之所以称为原
则,说明它不是可有可无。作为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作为合同的
“帝王条款”,公证活动必须遵守。那么,对诚实信用原则的形成与发
展、它的本质和功能以及对公证活动的影响有必要进行了解和分析。
一、诚实倍用原则的形成与发展
1.从道德规范到法律规范
“诚实”,《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不虚
假”。o“信用”,《现代汉语词典》的一解为:能够履行跟人约定的事
情而取得的信任。o所谓诚实信用是市场经济活动中形成的道德规
则。它要求人们在市场活动中讲究信用,恪守诺言,“童叟无欺”,在
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诚实信用
原则为一切市场经济参加者树立了一个诚实商人的道德标准,客观
上反映了市场经济的内在需要。在历史上,诚实信用这一道德规则
①‘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出簸t983年版,第137页。
②《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出版1983年版,第1286页。
160‘
诚实信用原则及其对公证之影响
曾长期以商业习惯的形式存在,作为成文法规范的补充而对合同关
系起着某种调整作用。①到了19世纪末,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
展,毫无限制的契约自由和自由放任主义造成种种弊端,以致各种社
会矛盾空前激化,经济危机频繁和深重,社会经济生活动荡不堪。为
了协调、缓和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立法者开始注重道德规范的调整
作用,将诚实信用等道德规范引入法律规范,成为近代民法的重要原
则。◎
2.从任意性法律规范到强制性法律规范
法律之吸收道德观念,始于罗马法。在罗马法上,诚实信用观念
体现在一般恶意抗辩诉权中。学者认为,诚实信用原则与一般恶意
抗辩同出一源,具有同一意义。法国民法的制定,正值自由资本主义
时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要求不受任何约束地、毫无限制地
榨取剩余价值。所谓自由放任主义政策正是这一要求的体现。因
此,《法国民法典》未采用罗马法~般恶意抗辩诉权,仅在第三编契约
或约定之债的一般规定第1134条规定,“契约应以善意履行之”。③
此所谓“善意”,即诚实信用。但在自由放任主义思想支配下,该条文
只是当事人意思自治的补充,在法律实践上难有实际意义。1863年
的《撒克逊民法典》第858条规定,契约之履行,除依特约、法规外,应
遵守诚实信用,依诚实人之所应为者为之。但依该法,当事人可依约
定排除诚实信用原则之适用。可见,仍未越出契约自由的范围。
到19世纪后期,由于社会经济生活之剧变,促成法律思想的变
化,即从所谓个人本位的法律思想,转变为社会本位的法律思想。所
谓社会本位的法律思想,在于谋求协调资产阶级内部大垄断集团与
中小资本家之间的利害冲突,调和资本家与劳动者之间的利害冲突,
①王家福、粱慧星主编:‘中国民法学——民法债权》,法律出版社1991年版,第390
负。
@架慧星:诚实信用原则与漏洞补充),见民商法论丛)第2卷.法律出版社1994
年版.第6l页。
③罗结珍泽:法国民法典》,中国法制出版牡1999年版,第287页。
’161
“叁垂量墅叠堡垦::垦堕堕过金堡墨苤
调节被经济危机和社会动乱搞得混乱不堪的经济关系。为此,立法
者不得不更加注重道德规范的调节功能。罗马法和法国民法典关于
一般恶意抗辩的零星补充性规定,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为此,《德国
民法典》明文规定诚实信用原则为履行债的基本原则。第242条规
定:债务人有义务依诚实和信用,并照顾交易习惯,履行给付。∞《瑞
士民法典》进一步将诚实信用原则的适用范围扩大到一切权利的行
使和一切义务的履行,其第2条规定:任何人都必须以诚实、信用的
方式行使其权利和履行其义务。@日本于战后修订民法典,在总则
部分明确规定诚实信用原则为民法之基本原则:“行使权利及履行义
务,应恪守信义,诚实实行”。@
诚实信用原则的适用范围逐步扩大,不仅适用于契约的订立、履
行和勰释,而且最终扩及于
文档评论(0)